“兩手發力”念活“治水經” 水利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引領下,我國持續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取得了積極進展。
加快形成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背后,離不開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兩隻手”的協同發力。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保障了大規模水利建設的資金需求。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上表示,2023年,各項水利工作進展順利,圓滿完成年度主要目標任務。在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水利改革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創新應用特許經營、項目融資+施工總承包(F+EPC)、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DBFOT)、股權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吸引更多市場主體投入水利項目建設,財政資金、金融信貸、社會資本共同發力的水利投融資格局初步形成,全年落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金融信貸和社會資本5451億元,佔落實水利投資的44.5%。
創新投融資模式 資金來源更多元
霍山縣的佛子嶺水庫。受訪者供圖
淮河上游的東淠河上,一座空心連拱大壩橫亙在水面上,攔蓄起一片碧波蕩漾、水質清澈的水庫,與周圍的青山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這裡是安徽省霍山縣,佛子嶺、磨子潭、白蓮崖三大水庫梯級調度,“中國好水”水源地。
曾經,霍山縣存在水利工程“重建輕管”、水利設施物業化養護程度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供水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怎麼改?改完怎麼管?擺在了霍山縣面前。
霍山縣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羅造時介紹,2021年,霍山縣組建了水利投資公司,以市場化邏輯統籌城鄉供水、河湖養護、水能開發等板塊。“公司成立后盤活了超10億元的閑置水利資產,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新建第三自來水廠、淠源渠灌區綜合治理等多項重點水利工程建設。”
據了解,截至2022年,霍山縣組建的水投公司總資產已達15億元,已落實長期項目貸款授信約15億元,發行專項債資金約5億元,基本解決了水利項目的資金缺口,為水利建設注入了“源頭活水”,也讓“中國好水”得以流入千家萬戶。
業內專家認為,政府市場“兩手發力”,市場手段和金融工具的運用,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更多元的資金來源。
政府出台優惠政策,充分調動市場積極性,共同推動水利工程長期發揮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在湖南,按照“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截至目前,已有544處大中型灌區完成水價調整,水價初步達到能夠維持運營成本的水平,解決了終端農業水價和農業供水運維成本的“倒挂”難題﹔在浙江湖州,將水閘管轄權移交給屬地政府並協助其引入社會資本進行水閘改造、運維和經營,讓水利資產“活起來”,增加水閘“養得起”自己的能力﹔在江西,推出“企業+協會+用戶”等管理模式,讓用水用戶充分參與管理,不斷優化水利社會管理……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成為水利建設投資再創新高的重要保障。
增強投融資動能 持續注入“一汪活水”
“2023年,廣東水利投資規模再創新高,水利建設投資首次突破1006億元。”廣東省水利廳廳長王立新在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介紹。
一方面,水是公共產品,水治理是政府的主要職責,在防御水旱災害、修復水生態、防治水污染、治理保護河湖、治理水土流失和地下水超採等方面,政府不能缺位。另一方面,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認為,保障水資源安全,無論是系統修復生態、擴大生態空間,還是節約用水、治理水污染等,都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分清政府該干什麼,哪些事情可以依靠市場機制,形成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有機統一的格局。
環北工程首台盾構機啟動。受訪者供圖
在廣東,“五縱六橫、百庫千河、綠美碧帶、萬渠潤田、數智賦能”的水網總體布局,建立了總投資超1.3萬億元的省級水網項目儲備庫。
王立新表示,通過“兩手發力”抓好項目儲備、重大工程建設、銀企合作融資、新業態培育四項落實,全年推進大江大河干流治理、大灣區堤防鞏固提升、西江大灣水利樞紐、珠中江水資源一體化配置、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雷州半島灌區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計劃投資規模近3000億元。
佛山順德區以“金融工具+專項債”模式,解決群力圍、石龍圍整治項目資本金7.2億元﹔湛江廉江市以“TOT+BOT”模式融資4億元實施武陵水庫治理工程﹔河源東源縣以農村供水運維補貼機制吸引國有企業參與……抓政銀企合作落地,拓寬水利投融資渠道,2023年,廣東全省水利建設財政投入和市場投融資分別佔51%、49%,其中專項債241億元、銀行貸款130.6億元、社會資本118.1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5.2%、228%、119%。
珠三角工程鯉魚洲高位水池俯視圖。受訪者供圖
業內專家表示,金融信貸、社會資本等市場投資與各級財政投入形成了“互補”關系,政府和市場協同發力,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注入“一汪活水”。
破解投融資堵點 進一步釋放“水經濟”
水利工程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公益性強,常遭遇投融資“堵點”,怎麼破解?
張祥偉認為,各級水利部門積極爭取公共財政加大水利建設投入。同時,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積極爭取金融信貸、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建設,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加快構建現代水網建設,資金支撐是堅實保障。山東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培學表示,針對當前水利項目投融資壓力較大等實際情況,山東認真落實“兩手發力”重要指示要求,在加大財政資金支持的基礎上,注重運用市場手段,鼓勵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建設。
通過“政府賦權+砂石收入”“水利+海水稻”等模式,成功支持峽山水庫水環境治理,濰坊寒亭區北部灌溉工程等水利項目﹔採用“以城補鄉,以工養農”經營模式,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項目還款來源﹔推出水利領域專項信貸政策,讓期限長一點、利率低一點、自籌少一點、擔保活一點、效率高一點,在期限、利率方面為水利項目提供優惠……在山東,水利廳全面加強政銀合作,會同金融機構積極探索破解投融資堵點新模式。
“我們與農發行山東省分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聯合出台《關於‘十四五’進一步加強水利建設政策性金融支持‘擦亮水利品牌、建設水利強省’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積極應對融資過程中的堵點,持續優化水利項目融資審批流程,創新整合現金流模式,大力提升水利項目的融資能力。”崔培學說。
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水經濟”,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業內專家認為,建立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期可持續合作伙伴關系,有利於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現場。人民網 歐陽易佳攝
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成功交易、黃河流域首單跨省區區域水權交易簽約成功,首個幸福河湖建設基金建立……以“水”為媒,推動產業鏈釋放聚合效應,“兩手發力”碩果累累。
數據顯示,山東高規格舉辦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項目推介會,向社會推介水資源優化配置、防洪減災、智慧水利等領域項目83個,項目總投資約1489億元﹔現場簽約12個,總投資額249億元。2023年,山東省共吸引社會資本206.22億元,是2022年同期的2.85倍。
崔培學介紹,下一步,山東將堅持“開門辦水利”,持續推進水利投融資機制改革,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的水利篇章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