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穩增長提質量 各地兩會公布2024年GDP預期目標

焦磊 實習生張泊洋
2024年02月01日17:3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期,全國各地進入“兩會時間”,各省市陸續揭曉2023年經濟“年報”,並公布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及工作重點。

從各地公布的增速目標來看,2024年各地增速目標整體處在4.5%—8%的區間。同時,多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展開發展布局,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成為多地部署的重要方向。

2023年多地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 西部地區增長較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從增速來看,2023年,全國有18個省市的實際增速大於等於全國GDP增速,17個省市跑贏全國,北京則與全國持平。其中,西藏、海南、內蒙古GDP增速排名前三,分別為9.5%、9.2%、7.3%﹔增速在6%以上的省份還有寧夏、甘肅、吉林、重慶、山東、四川、浙江、湖北和新疆,大部分屬於西部地區。在17個跑贏全國的省市中,有8個屬於西部地區。

粵開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表示,2023年,東北、東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名義GDP同比分別增長3.7%、5.1%、3.3%、4.6%。東部發達省份工業和服務業復蘇,西部省份能源產業強勁增長,帶動經濟較快增長。

從經濟總量來看,廣東、江蘇和山東佔據2023各省市GDP前三甲,均超過9萬億元。其中,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3萬億,佔全國GDP的10.8%。在主要經濟大省中,山東、浙江、四川均躍上新的台階。

“前五大經濟大省GDP合計佔全國的40%,貢獻了全國45%的GDP增量。”羅志恆表示,廣東地區放在全球來看,可居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區域差異大,廣東是中國的縮影,總量大、區域差異大,以廣東為樣本,能有諸多啟發。

“萬億之城”拓新 各地敲定2024年增長目標

2023年,全國GDP總量達到三萬億的城市增至5座,兩萬億城市增至9座,萬億城市繼續擴容至26座。常州、煙台2023年GDP分別增長6.8%、6.6%,分別成為江蘇第5座萬億城市、山東第3座萬億城市。

羅志恆認為,常州發揮區位優勢與要素成本優勢,通過引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新興產業,推動工業鏈產業鏈轉型升級,實現從“紡織重鎮”到“新能源之都”的跨越。煙台同樣依靠工業立市,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中實現新發展,在綠色石化類先進材料、海洋工程類高端裝備制造取得新突破。

業內分析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貢獻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30%。中國經濟的成長背后,萬億城市是領軍者和先行軍。

展望2024年經濟增長,31個省份均已公布2024年GDP增速目標,整體處在4.5%—8%的區間。20個省份目標在5.5%左右或以上,8個省份將目標數值設定為6%或6%左右。其中,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經濟大省今年增長目標在5%左右或以上,西藏、海南預期目標為增長8%左右。

相比2023年GDP實際增速,13個省份上調了2024年GDP增速目標,5省份持平,13省份下調。

根據日前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2024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報告預測,2024年我國經濟增長將呈現前低后高的態勢,四個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為5%左右、5.3%、5.5%左右、5.4%左右,全年增速為5.3%左右。

主打“創新牌” 多地謀劃布局新興產業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對於如何完成今年預定目標,多地根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從各方面展開布局。“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也在多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高頻出現。

例如,北京提出,加快推進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加強原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開辟量子、生命科學、6G等未來產業新賽道﹔上海提出,全力落實新一輪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民用航空、空間信息等高端產業集群,加快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廣東提出,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深圳將推動支柱型新興產業迭代升級,搶抓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低空和空天經濟等產業新風口,建設培育未來產業新增長點。

業內分析認為,北上廣深不約而同加大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對全國經濟將產生非常強的帶動作用。

同時,多地將擴大內需作為今年政策發力的一個重點。河北表示,要充分挖掘內需潛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集中精力抓投資上項目﹔山西提出,積極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大力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消費增長點﹔浙江提出,深入實施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

(責編:羅知之、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