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二疊紀末陸相生物大滅絕持續了65萬年
在巨大的環境壓力下,地球生態系統如何響應?南京大學沈樹忠院士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低緯度地區陸地生態系統開始崩潰的時間,比海洋生物大滅絕開始的時間推遲了至少6萬年。該項研究為深入解讀不同生態系統對二疊紀末大滅絕的響應情況提供了新線索,相關成果2月1日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科學進展》。
大規模火山噴發被認為是導致二疊紀末(約2.5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的主要原因。然而,這次生態危機在不同緯度帶的響應過程是否一致,學界長期以來對此並不清楚。以往的研究顯示,高緯度帶的澳大利亞東部陸地生物大滅絕發生在大約2.5231億年前,相對海洋生物大滅絕發生得更早。那麼,低緯度地區陸地生物大滅絕又是怎樣的呢?
我國西南地區記錄了二疊紀末陸地生物大滅絕的發生過程,是研究低緯度地區陸相生物大滅絕的理想地區。為此,研究團隊在該地區採集火山灰樣品后,團隊成員、論文第一作者、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吳瓊博士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同位素實驗室,對其中的鋯石開展高精度U-Pb同位素年代測定,共獲得8個高精度地質年齡。“通過對年齡數據的詳細分析以及全球對比,我們首次精確限定低緯度地區二疊紀末陸地生物大滅絕的時間和模式。同時,研究獲得的高精度年齡精確揭示了二疊紀末陸地生物大滅絕隨緯度的發展次序,即在二疊紀長興期末期開始於高緯度地區,逐漸推進到中緯度地區,最終在三疊紀早期於低緯度地區結束——高、低緯度的陸地生態系統對環境惡化的響應速度差異較大,長達約65萬年。”吳瓊說。
據悉,研究團隊還通過開展全球生物多樣性緯度梯度的變化研究,估算出不同古緯度帶的陸地生物滅絕率——低緯度地區的生物滅絕不僅發生得較晚,滅絕率也相對較低,這可能指示低緯度地區陸地生態系統抗環境壓力的能力更高。“地球生態系統在遭遇快速升溫等重大環境劇變時,由於兩極放大效應,首先導致高緯度地區陸地生態系統發生崩潰,而赤道地區由於生物多樣性高、抗災變能力強,生態系統崩潰得相對較晚、持續時間更長。”沈樹忠表示,當今地球正經歷快速升溫趨勢,需要特別關注兩極地區陸地生態系統的變化情況。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國內油價年內第二次上調 業界:短期內國際油價將呈現震蕩走勢
- 人民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杜燕飛)國家發改委1月31日發布通知,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4年1月31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200元。折算升價,從全國平均來看,每升92號汽油、95號汽油、0號柴油分別上調0.16元、0.17元、0.17元。…
- 央企強化科技投入 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 人民網北京2月1日電 (黃盛)2023年央企實現營業收入39.8萬億元、利潤總額2.6萬億元、歸母淨利潤1.1萬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房地產)5.0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截至2023年底,央企資產總額達到86.6萬億元,同比增長6.4%……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2023年,國資央企產業布局更加優化,經營質量穩步提升,特別是加快央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佔比上取得關鍵進展,在布局結構上實現戰略轉型,同時以強烈緊迫感和強有力舉措全力推進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創新效能。 具體來看,2023年央企創新體系建設持續優化,高質量創新成果加快產出。…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