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用“中國技術”點亮萬家燈火

——記“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南方電網公司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研發團隊

葉 青
2024年02月21日09:1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真正的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要盡好我們這一代的使命,把中國的能源發展好,為國家爭一口氣。”2月18日,談起我國的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立浧表示。

不久前,南方電網公司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研發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過去20年,該團隊憑借堅定的信念和創新的精神,在特高壓直流輸電領域攻堅克難,不斷攀登新高峰。團隊用自主研發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編織出“西電東送”的龐大電網,讓條條電力動脈在中國暢通無阻,為我國能源安全保駕護航。

走出一條自主化之路

將大規模大容量的西部清潔能源輸送至東部的用電負荷中心,直流輸電技術是最佳選擇。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西電東送”拉開序幕起,到2000年天廣直流工程投運時,我國仍未自主掌握這項技術。

“外方項目經理跟我說,調試馬上要開始了,請你們無關的人員離場。”多年后,天廣直流工程通電調試時的場景仍深深地烙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首席科學家饒宏的腦海裡。

無實力就難以言尊嚴。從那時起,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希望之火,開始在“西電東送”電力科技工作者的胸中燃燒。

2005年,貴州至廣東第二回±500千伏直流工程(以下簡稱“貴廣二回”)開工。這是我國首個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那一年,團隊成員李岩僅32歲。“這是我國第一次在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獨立編寫系統調試方案並開展以中方為主進行的調試,也是我第一次承擔工程的控制保護及調試研究,當時心裡特別忐忑。”李岩說。

控制保護系統是貴廣二回直流工程的“大腦”,結構復雜,涉及的技術面很廣。為了攻克這座大山,團隊進行了無數次調研、計算、試驗,花3年時間解決了100余項技術難題,完成深圳換流站調試工作,為工程順利投產奠定了基礎。

團隊從此走出一條自主化之路,建立了中國高壓直流輸電成套設計技術系統,建成我國首個±500千伏高壓直流輸電自主化依托工程。

引領世界直流輸電邁入特高壓等級

2005年,我國首次提出要發展±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從±500千伏到±800千伏,並不是簡單地做“加法”。

“在國際上,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是個完全空白的領域,但我們必須去闖這個‘無人區’。”李立浧回憶道,他們在與國際合作過程中發現,要研究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絕緣現象,污穢實驗必不可少。

但歐洲和中國的污穢源材料不盡相同,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的空氣環境。為達到實驗要求,團隊費盡周折,硬是把一噸高嶺土漂洋過海運到歐洲,完成了滿足特定風速、氣溫要求的測試。

那段時間,通宵做實驗、24小時輪班倒,對於團隊來說是家常便飯。最終,團隊率先揭示了特高壓直流污閃特性與電磁環境等基礎理論規律,首創特高壓直流雙閥均衡串聯結構,牽頭研制了世界首批特高壓直流成套裝備。2010年,世界第一個±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雲廣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投產。

特高壓技術的誕生,意味著中國電力技術在國際上真正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飛躍,“中國標准”成為“國際標准”。團隊首創的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相關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如今,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已成為提升我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

打造世界電力技術新裡程碑

昆柳龍直流工程是世界直流輸電工程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在這個工程中,我們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技術。”團隊成員蔡希鵬說。

以往的柔性直流輸電,最高電壓僅達到±500千伏,而昆柳龍直流工程的電壓達到±800千伏。團隊成員許樹楷說,團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技術考驗,對每一項研究都需要大膽創新、小心求証。

“我們先后組織召開了50多次專題技術交流會、30余次現場試驗見証、8次攻關組大會,解決了特高壓柔直閥參數確定、設計、生產、試驗等40余項關鍵問題。”團隊成員任成林介紹,他們自主研發出柔直換流閥拓扑、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實現了“單一模塊故障不導致系統跳閘”的攻關技術目標。

大容量直流輸電工程的可靠運行關系到大電網的安全供電,正式投運前必須通過嚴格的驗証。仿真技術是其中關鍵手段。“我們已建成世界首個全景復雜大電網的實時仿真平台,制訂了國際標准。”團隊成員郭琦介紹,他們利用該平台,歷時一年完成控制保護試驗2381項,全面消除了數以千計大大小小的隱患,保障了工程順利安全投運。

昆柳龍直流工程作為一個“超級工程”,創造了19項電力技術的世界第一,推動了我國電氣工程學科和電力工業的發展,用綠色能源點亮萬家燈火。

(責編:王震、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