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能源保供一線民生答卷:站好崗守好責 守護萬家燈火
堅守是最特別的“年味”。在這個春節,闔家團圓之際,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奮戰在能源保供的一線,舍小家為大家,以堅守告白祖國,用責任書寫家國情懷,守護萬家燈火,溫暖你我他。
春節能源保供有“它”一份力
“智能監盤系統”精確鎖定異常數據參數,大數據尋優方式指導員工精准調整機組、“閃電哨兵”智能巡檢機器人協助巡檢……春節期間,走進位於北京東北熱電中心的國家能源集團京燃熱電公司,記者發現,一系列智能化裝備在春節能源保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春節期間值班人員在總調度室值守。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據了解,京燃熱電公司在運一套“二拖一”蒸汽—燃氣聯合循環機組,可同時提供電能和熱能,總裝機95萬千瓦,供熱面積達1300萬平米。
“為保障春節期間北京能源供應,我們成立了保供專班,制定了9項保電目標、10方面保障措施,分解了70項工作任務。”京燃熱電公司主控制室副主任張明表示,運用“設備智能分析平台”“智能監盤系統”“無源監測系統”等智能化裝備,對全廠設備進行24小時不間斷全方位“掃描”,保証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這是APS機組一鍵啟動,你來試試。”在仿真機房,京燃熱電公司主控制室值長王家東把鼠標遞給了記者。輕擊下,機組快速實現了鍋爐上水、燃機啟動及並網運行。
據王家東介紹,一鍵啟動實現了機組安全、可靠、快速啟動,及時響應電網負荷變化,靈活切換運行方式,同時滿足北京熱網對熱力負荷的需求,保障北京電力熱力穩定供應。也實現了機組的故障自動恢復,確保了設備在外網故障狀態下的安全,增添了雙保險。
“閃電哨兵”智能巡檢機器人在廠區內巡檢。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來到生產廠房,記者看到“閃電哨兵”智能巡檢機器人正在巡檢。通過巡檢區域設備掃描、巡檢區域設備畫面回傳、數據自動協同統計處理、設備異常報警等方式,守護著發電機組的安全。
“‘閃電哨兵’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進行著高質量巡檢,讓我們把精力投入到機組參數分析及精准調整上,既節省了人力又確保了安全。”京燃熱電公司主控制室值班員沈軍衡說,“盡管春節不能回雲南老家陪爸媽過年,看著夜晚一盞盞亮起來的燈,就覺得自己的堅守是有意義的。”
春節我在北方採煤忙
春節期間,在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扎哈淖爾露天煤礦,77輛寬體自卸車開足馬力生產,煤炭開採、分裝、運輸、銷售各個環節高效組織,每天近5萬噸精高熱值煤供往全國各地。
煤炭破碎站每小時可破碎煤炭1850噸。受訪者供圖
趙鐵柱駕駛者滿載“烏金”的煤炭寬體自卸車從煤炭採裝現場來到三公裡外的煤炭破碎站,倒車、舉斗、卸車……伴隨著轟隆隆的響聲,短短3分鐘,50噸煤炭傾瀉而下,進入了每小時可破碎煤炭1850噸的“鋼鐵巨獸”物料倉口中。
破碎效率直接影響能源保供,保障膠帶高效運行非常重要。“現在煤炭生產任務重,輸煤皮帶檢修時間由6小時改為4小時,擠出2小時用來生產。”春節期間,毛瑞兵主動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煤炭保供,產得出,還要運得走。春節期間,我們班組負責將煤炭發出,保障東北4個中型城市集中供熱,心裡特別高興。”
不遠處,在智能管控中心裡,楊濟民坐在智能化操作室裡通過遠程監控系統觀察輸煤膠帶運行情況。
每天有5萬噸煤炭運往東北地區保障4個中型城市供熱。受訪者供圖
“運煤專列自動校正完畢,啟動智能定量裝車系統。”楊濟民按下啟動按鈕,屏幕上的裝車溜槽、膠帶機、轉載機依次啟動,按照事先輸入的指令開始進行記憶裝載。拉運7616噸煤炭的火車專列,115分鐘裝滿,運往全國各地。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忙碌了一天的楊濟民給父母和妻子發去了視頻通話,看著父母開心的笑容,孩子嬉笑玩鬧的畫面,聽著妻子拉著家常……“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雖然不能和家人相伴,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連著千家萬戶的溫暖,就很幸福。”楊濟民說。
極高之地的堅守
青藏高原的冬天,湖泊冰封。除了寒冷,這也是一年中空氣含氧量最低的時候。
臨近春節,三峽集團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運維工作人員正加緊巡檢。他們要趕在春節前完成了新並網的15台風電機組檢修工作,確保春節期間風機安全平穩運行。
藏族小伙次仁桑珠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來到這座世界最高海拔風電場,成為了一名工程師。“我們風機位置在海拔5000米到5200米,氧氣含量差不多隻有平原地區的一半,我剛來的時候也不適應,干活的話更是會喘不上氣。”次仁桑珠說。
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員工出風機機艙工作。受訪者供圖
高寒低壓缺氧不僅給身體帶來挑戰,也給他們的工作增添了難度。措美哲古風電建設項目部工程師李威說:“同樣在機艙裡擰螺栓的工作,平原地區半天就能搞定,到了這裡卻需要一天到一天半才能擰完。冬季是哲古草原上的大風季,我們的作業窗口期就更短了,要搶抓早上風小的時候進行高空作業,經常要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出發做准備。”
次仁桑珠告訴記者,小時候停電的經歷,讓他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義。每一次巡檢、每一顆緊固好的螺栓都不會白費,因為一度電就有可能點亮一份漫漫長夜中的期待。
“高原、高反、高空”,張昊哲常常自嘲是“新三高患者”。“在我們風電場一帶,很容易看到藏野驢和藏原羚,每當看到它們和山脊上的風機在一個畫面裡是那麼和諧時,就覺得我們把這裡的風變成清潔的電,促進發展的同時也保護了生態,很值得。”張昊哲說。
此時此刻,雪山腳下一台台迎風轉動的“大風車”正在源源不斷地為西藏山南市輸送清潔電能,溫暖著寒冬裡每一個家庭。
深地塔科1井的別樣年味
2月9日除夕夜,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我國首口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的井場,鑽機轟隆作響,垂直鑽探深度已突破9850米,正晝夜不停地向萬米深地挺進。150多名工作人員放棄休假,堅守崗位,為突破萬米做最后沖刺。
夜幕下的井場,雖然大伙兒都是棉毛加襖子全副武裝,但夜裡氣溫超零下10攝氏度,寒氣還是往骨頭縫裡鑽。
深地塔科1井工作人員在協同機械進行鑽井作業。受訪者供圖
15米高的鑽井平台上,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巴州分公司120001鑽井隊司鑽南海勝手握剎把,緊盯著儀表盤上繁雜的數據,控制著鑽頭起起落落。“剛在營地吃完年夜飯,現在輪到我上崗。對於我們來說,安全平穩鑽到萬米才算‘過年’。”南海勝說。
井場實驗室內,塔裡木油田實驗檢測研究院地質實驗中心的王孝明搓了搓凍麻了的雙手,仔細查看從地下9000多米取出的岩屑。
“這裡幾乎百井百樣,有時即便相鄰兩口井,也會出現不同的岩性組合特征,我們必須從一顆顆岩屑中找到找准地質信息的蛛絲馬跡,指導下步鑽探技術對策。”王孝明表示。
午夜鐘聲響起,井隊生活營區外,鞭炮齊鳴,絢爛的煙花照亮整個夜空,員工們感受著沙海裡的別樣年味。
“大家從五湖四海來到這裡,就是要把這口井打成打好,打出‘大國深度’,用行動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諾言。”塔裡木油田首席技術專家、深地塔科1井井長王春生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