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今年我國將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

2024年02月27日08:5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今年我國將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

全年實施67次發射任務,位列世界第二﹔長征系列運載火箭47次發射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朱雀二號成為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面向商業航天市場的液體動力和固體動力產品發布﹔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成功著陸……2023年,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6日在京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藍皮書指出,2023年,中國航天在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測、通信、導航、遙感衛星、科學和技術試驗等領域持續創新突破,進入空間、探索空間、利用空間能力不斷增強。

發射次數及航天器數量刷新紀錄

據藍皮書介紹,2023年,我國共實施67次發射任務,研制發射221個航天器,發射次數及航天器數量刷新我國最高紀錄。

其中,航天科技集團完成48次發射任務,發射航天器總質量150.96噸。商業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和成功率顯著提升,航天科工集團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實施6次發射﹔星河動力公司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實施7次發射,6次成功﹔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各實施2次發射﹔天兵科技天龍二號、中科宇航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各成功實施1次發射任務。

在眾多火箭中,長征系列引人矚目。截至2023年底,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累計發射505次,成功率97%。完成第一個100次耗時37.1年,第二個100次7.3年,第三個100次4.3年,第四個100次2.7年,第五個100次僅2.0年,發射頻率越來越高。

火箭升空的場景越來越常見的同時,我國航天器研制發射數量快速增長,研制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我國近30家機構研制發射了航天器。其中,航天科技集團研制發射71個航天器,總質量138.86噸。銀河航天、長光衛星公司研制發射衛星質量緊隨其后,分別居國內第二、第三位。以銀河航天、北京國電高科為代表的商業航天公司具備衛星研制能力,發射衛星數量位居商業航天公司前列。

持續不斷的創新,讓中國航天在未來還有更大的飛躍空間。2023年,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研制工作有序推進,預計2027年具備首飛條件,滿足載人月球探測工程任務需要﹔火箭發動機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亞洲最大推力700噸液體火箭發動機試驗台試車成功並正式投入工程應用﹔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飛行276天后成功著陸,重復使用航天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后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發展形成較為完善的航天應用體系

2023年,中國航天不僅翱翔天際,而且更加接地氣——航天應用服務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藍皮書指出,2023年,基於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定位等空間基礎設施,我國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應用體系,廣泛服務於國民經濟各行業,在各領域持續提供穩定可靠、泛在高效的空間信息綜合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且看一組數據——

基於通信廣播衛星,構建廣覆蓋、大容量的廣播電視傳輸網絡、直播衛星網絡和通信網絡。面向全國超過1.5億偏遠地區用戶傳送200余套直播衛星廣播電視節目,為1500個基站和近200台應急通信車提供通信保障。

初步建成多要素、多尺度、多載荷、系列化、業務化穩定運行的遙感衛星觀測體系,有力支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基礎測繪、執法督察等。資源三號、高分七號衛星累計獲取68萬景有效影像數據和323萬個激光點,有效覆蓋約97%的中國陸域面積。

發展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氣象衛星綜合觀測星座,氣象衛星觀測能力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風雲四號衛星獲取的高時效、高精度觀測數據及時監測了“杜蘇芮”“蘇拉”“海葵”“鴻雁”“卡努”等台風的結構和動向,2023年24小時台風平均路徑預報誤差縮小到62千米。

“高大上”的航天技術,成為我們生活的好伴侶。如,通過天通一號衛星,我們的手機可以實現衛星通話﹔基於北斗高精度的車道級導航功能,目前已在8個城市成功試點﹔“定位查詢”“共享位置報平安”等特色服務功能,已應用於大眾出行。

2024年計劃開展一系列重大任務

“2024年的中國航天更加值得期待,全年預計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藍皮書展望2024年中國航天時指出。

據藍皮書介紹,2024年,我國計劃開展一系列重大任務: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模式,年內完成2次貨運飛船、2次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和2次返回任務﹔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為月背與地球間提供中繼通信﹔發射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極採樣返回﹔發射海洋鹽度探測衛星,使中國具備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海洋鹽度探測能力﹔實施長征六號丙、長征十二號、天龍三號、引力一號等新型運載火箭首飛﹔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迎來首次發射任務,多個衛星星座將加速組網建設。

作為中國航天的“國家隊”,航天科技集團2024年將全面推進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深空探測工程,持續推動新一代近地載人飛船、嫦娥七號、天問二號、靜止軌道微波探測衛星等為代表的200多顆航天器研制工作,開展230余發運載火箭組批投產,完成多項商業航天和整星出口合同履約工作。

(本報北京2月26日電 本報記者 陳海波 張蕾)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