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積極展望 持續發力 滬市上市車企有信心

胡華雄
2024年03月07日14:47 | 來源:証券時報網
小字號

原標題:積極展望 持續發力 滬市上市車企有信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241萬輛和243.9萬輛,同比增長51.2%和47.9%,延續了高速增長趨勢。車市“開門紅”,為全年汽車產業發展開了個好頭。

中國車市產銷量已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去年再創新高,首次躋身全球第一。汽車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條長,對經濟帶動作用強。近期,上交所密切走訪了一批滬市汽車產業鏈公司,深入一線調研行業發展看法,把脈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困難和訴求,助力汽車產業公司高質量發展。

談展望,汽車行業預計延續較高增長

本輪調研中,滬市車企對於2024年我國經濟發展及汽車行業均保持較積極的展望。

上汽集團表示,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將有助於汽車行業的穩定增長。隨著國家促消費、穩增長政策的持續推進,特別是近期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明確提出“鼓勵汽車、家電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望推動汽車消費穩定增長﹔同時,2015—2017年上一輪購車高峰進入置換階段,也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潛能。

上海汽配是一家生產汽車空調管路的公司,相關負責人在調研中表示,中國汽車產銷量全球領先,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市場潛力巨大。當下乘用車市場佔比穩步提升,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帶動整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同時,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也逐漸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通過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實現了對國際先進技術的替代。隨著整車制造商對本土化零部件的需求增加、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都為汽車零部件行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

英利汽車主營車身結構零部件及防撞系統零部件,公司在調研中也對汽車產業發展表現出高度信心。公司認為,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國內零部件企業設計、研發、生產能力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逐步得到眾多主機廠的認可。依靠巨大的國內汽車市場規模以及成本優勢,部分優質自主廠商逐步憑借技術積累以及資本優勢吸收引進高端技術,國內自主零部件廠商取代國際廠商的趨勢也已經出現。

論賽道,新能源汽車出口勢頭依舊強勁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出口勢頭強勁。

在調研中發現,多家受訪滬市車企提到,新能源汽車是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鏈高速發展的關鍵一環。北汽藍谷提到,新能源市場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黃金賽道,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正大步邁向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走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產業逆襲之路。

同時,中國汽車出口規模在接連取得裡程碑式突破后,憑借產品和技術優勢的積累,加上在渠道、研發和產品本地化等方面的投入,預計2024年仍然有一個慣性增長的良好機會。北汽藍谷表示,汽車出口已經成為拉動中國汽車銷量增長的重要因素,出口主要區域也發生著一些積極變化,亞洲是我國汽車出口的最大市場,歐洲出口銷量的佔比也在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車企通過整車出口、KD模式出口、收購海外品牌、建立海外制造基地等多種方式強化海外布局。

有亮點,各顯神通抓住市場機遇

在汽車市場如火如荼發展的背景下,車企通過各式各樣的小妙招抓住機遇,整體經營業績向好發展。上汽集團充分利用“元旦、春節”的假期效應,採取靈活多樣的營銷舉措,努力激活市場需求,積極搶抓節日消費。聯動經銷商進行直播,累計近3萬場,觀看人次9000萬。加快智己L6、榮威D5X、ID.7等新產品推出進度,鞏固提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

江淮汽車堅持創新研發投入,2023年研發投入22.3億元,同比增長24%,持續強化新能源化、智能化領域的核心技術創新,圍繞混動系統、動力電池、電驅和電控系統等開展研究攻關,推進智能新能源專用平台建設。同時,強化外部合作,與華為、寧德時代、騰訊、科大訊飛等頭部企業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加速生態融合,進一步蓄積高質量發展勢能。

華域汽車在實現對核心整車客戶穩定供貨的基礎上,主動把握國內汽車市場自主品牌、新能源品牌、豪華品牌以及出口帶來的增量機會,與奔馳、寶馬、特斯拉、小米、華為等客戶取得了配套定點。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優化等方面積極推進降本措施,有效地將市場增量轉化為業績增長,保持經營業績的穩定。

上海汽配不斷提升技術工藝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匹配客戶需求,公司的實驗中心獲得國家實驗室認証(CNAS),目前的產線實現了較高的自動化水平。憑借成熟的產品開發體系與產品質量控制能力,公司與Volkswagen AG、上汽通用、捷豹路虎、廣汽乘用車等全球知名主機廠建立合作關系,並獲得北美通用BEV平台項目、一汽大眾奧迪項目、百度品牌旗下北京集度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Venus項目等多個項目的定點信。

校對:王錦程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