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成渝地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雙城共譜高質量發展樂章

2024年03月08日09:0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渝地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雙城共譜高質量發展樂章

◎本報記者 雍 黎 實習記者 劉 俠

“今年我們要圍繞中藥新藥發現與成藥性研究、創新中藥研究開展合作,爭取多出成果。”近日,中藥新藥創制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主任、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中藥藥物化學研究所所長陽勇與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相關團隊,討論了今年的工作規劃。

今年1月,首批三家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正式認定,陽勇所在的中藥新藥創制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是其中之一。在成渝地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大背景下,該實驗室未來將實行兩地“一體化”運行。

去年以來,地處我國西部戰略腹地的重慶市、四川省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堅持“一體化”“一盤棋”理念,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共同提升區域創新策源力

自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復《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總體方案》以來,重慶市、四川省“一盤棋”“一張網”,攜手提升區域創新策源力。

去年12月,兩省市科技部門聯合印發《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聚焦制約兩省市重點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聯合共建重點實驗室。

依托重慶郵電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建設的數字經濟智能與安全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就是兩地共建的重點實驗室之一。“實驗室可為川渝兩地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提供保障。”數字經濟智能與安全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主要負責人之一、重慶郵電大學教授夏書銀說。

1月19日,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以下簡稱成都超算中心)在2023年度用戶大會上發布消息:2023年,中心用戶數量同比增長50%,達到1280家﹔服務范圍覆蓋全國45座城市。

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建成投運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成都超算中心正在晝夜不停地為重慶、四川的創新企業和科研院所提供算力支持。“位於重慶的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借助成都超算中心的計算資源和技術服務能力,將驗証汽車外形的時間從之前的兩三個月縮減到現在的兩三天。”成都超算中心總經理王建波告訴記者。

成都超算中心所在的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去年5月揭牌,規劃面積約100平方公裡。作為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內核支撐之一,這裡正瞄准戰略高技術開發,打造成渝原始創新集群和研究基地集中承載地。

據統計,目前11個國家大科學裝置、5個國家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已在兩地布局建設。川渝科研單位還聯合組建了川渝技術轉移聯盟、科研院所聯盟、大學科技園聯盟等協同創新機構,兩地整合開放大型儀器設備約1.3萬台(套),聯合共享科技專家近3萬名。

西部科學城建設“跑步前進”

“在炎熱的天氣戴上這款遮陽帽,可以讓頭部的溫度比帽子表面的溫度至少低10攝氏度。它所使用的材料和技術還可以應用於建筑、電力機櫃、通信設備等。”2月18日,在四川天府新區西部(成都)科學城的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光譜調控熱管理團隊科研骨干禹韜指著手中的遮陽帽告訴記者。這頂小小的遮陽帽應用了多級孔材料,可以構建起高效熱量傳遞通道,實現被動降溫。目前,該產品已經完成中試,不久后將進入市場。

這頂擁有高技術含量的遮陽帽只是西部科學城建設跑出“加速度”的一個縮影。

去年4月,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的意見》,提出支持成渝地區以“一城多園”模式加快建設西部科學城。其中,西部(成都)科學城、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為先行啟動區。

西部科學城建設“跑步前進”,正推動成渝地區科技創新資源加速聚集。

近日,在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的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SEM實驗室內,測試工程師對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特種金屬平台科研人員桑卓越帶來的兩件樣品進行了材料表面形貌測試。

針對區域內研發機構高度集中、科研設備多的特點,兩江協同創新區推出了明月湖材料檢測與科研儀器共享平台(以下簡稱共享平台)。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SEM實驗室就隸屬於共享平台。

“我們正在使用的這台掃描電子顯微鏡價格高達420多萬元,而通過共享平台購買一次掃描電子顯微鏡監測服務,僅需300多元,比常規檢測費用便宜1/3以上。”桑卓越告訴記者。

共享平台負責人吳彥辰介紹,共享平台已經“鏈接”271台設備,設備總價值近3億元,可提供設備共享租賃、檢驗檢測、3D打印等服務。

在西部(成都)科學城,目前已建設中國移動(成都)5G產業研究院等產業創新平台80余家,建成國家級創新平台103個,打造校地協同創新平台65個。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跨尺度矢量光場、准環對稱仿星器、超瞬態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加快建設,共聚集建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139個、引進校院地協同創新項目132個。

強勁的基礎科研、應用科研能力,正一體推進兩地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集智聚力下好創新“一盤棋”

2月20日,在位於四川省遂寧市的重慶大學鋰電及新材料遂寧研究院,國內首條鋰硫電池中試生產線完成設計研發。該研究院由重慶大學與遂寧市政府共建,將依托重慶大學的科研優勢,結合遂寧鋰電產業,重點開展鋰硫電池、先進鋰負極、三元正極材料等的產業化研究。“鋰硫電池的最大特點是用金屬鋰片作為負極,目前能量密度已經可以達到普通鋰離子電池的3倍。”重慶大學鋰電及新材料遂寧研究院院長助理童成說,該生產線由研究院自主設計,其生產的鋰硫電池的能量密度、制造成本等技術指標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目前正與遂寧鋰電企業接洽商議推動量產。

成渝地區協同創新正形成合力,在高端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航天航空、核工業等領域,展開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力爭構建全國及世界范圍內具有競爭力的創新鏈,打造強韌的產業鏈、供應鏈。

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兩省市科技部門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聯合實施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15項,投入資金超過1億元。

在西南交通大學先進能源牽引與綜合節能鐵路行業重點實驗室,“時速400公裡高速列車運行智能控制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作為首批川渝聯合實施的重點研發項目之一,正在加速推進。

“這是我們和重慶交通大學聯合攻關的項目。我們正在開展高速列車復雜運行場景模擬和列車准點節能駕駛優化策略驗証實驗,為我國軌道交通安全高效綠色運營提供技術支撐。”項目負責人之一、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黃德青說。

項目參與方、重慶交通大學教授黃大榮說,項目將突破“成渝中線”高鐵線路中復雜山區環境高精度實時定位等共性難題,滿足安全高效運營的服務需求。“要解決這些共性難題,離不開兩地科研機構在關鍵技術上的聯合攻關。”他說,在項目的協作上,兩所高校各展所長,西南交通大學專家隊伍著力於列車准點節能、高精度速度曲線跟蹤等技術方面的研究,重慶交通大學則在智能感知、智能導航等技術領域進行支持。

齊唱科技“雙城記”,下好創新“一盤棋”,高能級創新平台“雙向奔赴”。成渝地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加快建設,正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