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絲路海運”黃金水道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作為國際貿易往來的重要組成部分,航運物流業在我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推動航運物流高效建設,能夠惠及廣大企業和消費者,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國際貿易的合作共贏。
近年來,航運物流業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絲路海運”建成,為全球業界共商港航合作、共建絲路通道、共享經貿繁榮搭建起重要平台。自開行以來,開通航線總數達116條,構建起通達37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106座港口的海上運輸網絡。這一成績的取得,推動了國際航運物流網絡向著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向發展,為持續降低社會整體物流成本作出重要貢獻。
未來,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要加快陸海新通道、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在這方面,我國雖已取得諸多成績,但仍面臨港區建設不充分、港航貿信息互通不便、智能化運營管理水平較低等突出問題,影響著航運物流業提質增效,限制了國際合作發展潛能。因此,要在物流布局、政策協調、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推動港口、航運、貿易等環節深度融合,構建起高效一體化的現代航運物流體系。
在物流網絡布局方面,加強港區建設、拓展腹地航線,形成陸海聯動的經貿網絡。要重視港口的樞紐地位,合理劃分不同港區的功能定位,加強港區建設針對性,提升綜合實力。對於樞紐型港口,要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打造高效現代化的集疏運和中轉能力﹔對於生產服務型港口,要強化港口與產業園區的聯系,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還要加強港口之間的協同配合,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格局。此外,積極開拓腹地市場,擴寬航貿經營范圍,聯手鐵路部門將航線規劃深入內陸。完善多式聯運的航運物流體系,增進港口與鐵路、公路等其他運輸方式的配合。尤其要加強“絲路海運”與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的聯動發展,提高海鐵聯運的貿易運輸效率。
在航貿發展規劃方面,創新互聯互通機制,促進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在航運中心城市設立航運物流產業園區,倡導港口與航運企業、供應商等上下游企業整合資源,吸引相關企業集中入駐,促進產業鏈本地化布局,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協調腹地省市參與航貿建設,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大膽開展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的試驗,支持在運輸方式、運輸規則、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產業研學、合作交流。要統一稅費征收、檢驗檢疫等的標准及政策,消除阻礙物流便捷流通的政策壁壘,建立高效的通關監管體系,深化“單一窗口”等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簡化手續審批程序,提高港口通關通道的開放程度和集疏運效率。
在運營服務能力方面,對航運物流全鏈條強化數字建設、完善服務標准。推進“互聯網+航運物流”智能化發展,加大航運企業智能化改造力度,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從港口作業到運輸調度、貨物追蹤等環節的數字化管理和可視化監控,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培養自動化控制的專業人才、引進掌握信息技術和物流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建設高水平物流管理隊伍,支持智慧港口、智能船舶發展,提升港航作業智能化水平,助力航運物流業現代化轉型。推進“絲路海運”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平台建設,提供貿易、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務,並加快建立貫穿全鏈條的服務標准體系,針對性地制定船舶運營、供應鏈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標准規范,提高整體服務質量和效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