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 描繪“數實融合”新圖景

黃盛
2024年03月18日17:1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正備受各界關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其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此外,《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人工智能+”在與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中,不斷拓展能力邊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在國家戰略的布局規劃、規模巨大的應用市場、持續加強的科研力量等基礎上,我國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正在為各行各業帶來全新賦能,為企業與個人的發展帶來新機遇。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將推動人工智能有序賦能重點領域,加快重塑產業生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特別是將基於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技術,實現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落地應用,從而提升產業自動化水平,降本增效,促使數字經濟再上新台階。

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魏凱認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先進生產力和行業結合,既提高各行業效率,也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創造巨大市場空間。從應用端看,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可以給生產力帶來飛躍,是以新型工業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需求﹔從供給側看,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活躍,產業體系完備,具備支撐全行業應用人工智能的良好基礎。

“做好‘人工智能+’的行動,要找到具體的切入點。”魏凱表示,在生產端,企業新產品的研發、生產管理、客戶服務,還有營銷等全流程的環節,將會被大模型重塑。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落地大模型技術應用,要精准定位應用場景。特別是當下AI大模型應用場景已逐漸從能見度更高的大眾用戶產品,轉向對業務需求和精度要求更高的企業服務領域。伴隨LLM(大語言模型)的快速迭代以及模型與業務融合度的不斷提升,企業服務應用開發的技術棧、數據流和業務流都正在發生改變。除“大模型+企業知識庫”的應用組合外,“大模型+低代碼”“模型+工作流”同樣具備較好的落地空間。

在上述落地應用中,遠光軟件發布的九天研發大模型,是以遠光九天智能一體化雲平台的飛天引擎和月神語言為基礎、以提高研發工具的智能性和易用性為核心、融合通用大模型技術打造的統一原生AI融合工具,支持研發工具及業務應用零侵入接入AI能力。同時,將遠光軟件積累的業務與技術資源庫融合到研發過程中,支持用戶在對話過程中實現智能設計、智能創建、智能分析和智能生成。

據介紹,遠光九天研發大模型的核心應用機制,是使用一個配置文件來綜合描述Prompt、上下文和API等所有內容,通過提供“提示詞+API+定制功能配置”的直觀編排界面,使開發者編排出各種應用場景。用戶也可以基於此模型進行個性化訓練學習,將個人知識和技能傳遞給AI,從而為構建數字企業提供核心支撐。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人工智能+”空間廣闊》一文中認為,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重要支撐,人工智能則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2024年無疑是人工智能應用的產業元年。伴隨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產業界需要加強數字技術創新和研發,在“人工智能+”上做大文章,開發出更加適合行業應用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有專家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和產品形態的涌現,我國的“數實融合”將更加深遠,“數智未來”的新圖景將漸行漸近。

(責編:王震、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