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轉融券“T+1”首日實施 券商積極落實條款修訂

預計轉融券存量將逐步了結

2024年03月19日08:56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轉融券“T+1”首日實施 券商積極落實條款修訂

本報記者 周尚伃 見習記者 於 宏

融資融券(以下簡稱“兩融”)業務是券商重要的主營業務之一,今年以來,証監會多次表態對兩融業務加強監管,堅決打擊借融券之名行繞道減持、套現之實的違法違規行為,保障兩融業務平穩運行。從3月18日起,轉融券業務新規開始實施,正式由“T+0”變為“T+1”。

業內相關分析人士告訴記者,3月18日是轉融券“T+1”正式實施的第一天,具體數據最快在3月19日才會更新顯示,此后轉融券的存量將逐步了結。

中國銀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師、團隊負責人楊超向《証券日報》記者表示,3月18日起,轉融券的實時可用機制由“T+0”調整為“T+1”,將有利於限制相關方式的繞道減持。此前,少數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利用其本身的信息優勢、資源優勢,通過各種繞道減持、套現,將個人利益置於公司利益之上,同時也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突出公平合理

堅決打擊繞道減持

轉融券業務是指中國証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証金融”)向上市公司股東等出借人借入流通証券,再融出給券商,由券商提供給客戶供其賣出。

為貫徹“以投資者為本”的監管理念,加強對限售股出借的監管,1月28日,証監會優化融券機制,提出兩項舉措,一是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第二項舉措自3月18日起正式實施。

証監會表示,此次証監會優化融券機制,主要體現以下監管意圖:一是突出公平合理,降低融券效率,制約機構在信息、工具運用方面的優勢,給各類投資者更充足的時間消化市場信息,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秩序。二是突出從嚴監管,階段性限制所有限售股出借,進一步加強對限售股融券監管,同時,堅決打擊借融券之名行繞道減持、套現之實的違法違規行為。

為做好暫停轉融通借入証券實時可用技術准備工作,近日,《証券日報》記者從券商處獲悉,中証金融向部分券商下發《關於做好暫停轉融通借入証券實時可用業務通關測試工作的通知》,於3月16日進行了測試工作。據記者了解,多家券商已積極配合通關測試相關流程,並於上周末完成測試,確保3月18日起業務平穩運行。

記者了解到,上述通關測試重點包括市場化轉融資申報/撤單、市場化轉融券約定借入和撤單、轉融券非約定借入和撤單、市場化轉融通証券出借、非約定申報轉融通証券出借、保証金交易,以及上述業務的清算等業務處理。

廣發証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調整體現了証監會按照“穩妥推進、分步實施”的思路優化融券機制﹔公司結合近期監管提出的融券優化機制和逆周期調節政策精神,積極落實,不斷優化﹔長期來看,上述政策有助於提升融券業務的穩健性和成熟性,有利於業務長遠健康發展。同時,針對本次融券機制優化,東北証券積極配合中証金融及交易所完成制度優化及系統改造工作。西部証券也積極參與中証金融、交易所、中國結算組織的各項系統端業務測試,已做好系統、流程、人員等各方面就緒工作。

在上述通關測試前,包括西南証券、國信証券、華安証券等多家券商已經發布了轉融券相關條款的修訂工作。例如,國信証券根據監管規則變化和業務發展需要,對《轉融通証券出借委托代理協議》及《轉融通証券出借交易風險揭示書》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條款中多處“實時”的表述被刪除。

對此,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轉融券的實時可用機制由“T+0”變成“T+1”,沒有從本質上改變這種業務的屬性,只是在操作層面進行了優化,有效減少了一些過度投機性的融券交易行為,有助於打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場秩序,限制在信息獲取、工具運用方面擁有突出優勢的大型機構,更好保障市場上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也對記者表示,轉融券實時可用機制變為“T+1”的新規實施,能夠減緩市場的短期波動,降低即時交易壓力,打擊過度投機行為,讓投資者在融券賣出前需要更多時間進行決策,有助於穩定市場情緒。同時,也能讓投資者減少趨勢交易,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長期價值,推動市場形成更加理性的投資氛圍,有助於價值投資新生態的形成。

旨在防止惡意做空

利好券商高質量發展

“優化融券機制已成為目前監管重點工作之一。”華福証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周穎婕表示,轉融券約定申報出借的証券從供融券投資者實時賣出改為次日可用,能夠給各類投資者充足時間消化市場信息,營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限制融券效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投資者做空成本,有利於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穩定投資者信心。

券商是參與轉融券業務、向投資者提供融券的中介主體,近期融券相關業務規則不斷優化,從短期、長期分別來看,對券商業務發展有何影響?

從市場數據來看,自2月6日証監會新聞發言人提到“依法暫停新增証券公司轉融券規模,存量逐步了結”后,轉融券和融券規模均穩步下降。中証金融3月18日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轉融券余額為601.46億元,較2月6日下降31.36%﹔融券余額為424.52億元,較2月6日下降28.8%。

方正証券金融首席分析師許旖珊表示:“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旨在進一步呵護市場並防止惡意做空力量,打擊利用融券交易實施不當套利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融券業務平穩運行。”而在對券商的影響方面,據方正証券金融團隊此前測算,融券業務收入佔証券行業營收不足1%,影響較為有限。許旖珊表示,制度公平性提升有望更好地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利好証券業長期高質量發展。

“融券業務改革對於改善市場多空結構、約束不當套利行為、提升市場公平性具有積極意義。”中信証券金融產業首席分析師田良也表示,對於券商而言,融券業務的階段性收緊可能導致券商融資融券利息收入小幅下滑。融券業務高度頭部集中,十大券商融券業務市場份額在90%左右。若改革后融券規模下降15%至20%,同時考慮利息支出同步下降的影響,對十大券商扣除其他業務收入后的營業收入的影響約在0.16%至0.22%左右。

“對券商而言,短期來看,近期的規則調整可能會影響融券業務的交易量,流失部分追求即時交易機會的投資者。長期來看,券商的融券業務策略將不斷優化,同時需更加注重風險管理。未來,融券業務可能與自營交易、資產管理等其他金融業務進行深度融合,形成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方案,提升客戶的整體滿意度。”田利輝進一步補充道。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