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尺素金聲丨城鎮化率66.2%,最大內需潛力在這裡!

2024年04月03日13:13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去年底,肯德基在中國開設第1萬家門店,這萬家門店分布在2000多個城鎮。據悉,肯德基目前在中國新設門店超過一半布局在三線及以下城市。

肯德基、星巴克、喜茶……越來越多的網紅品牌悄然在三四線城市及縣城布局,這背后有中國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受經濟回升向好、人口遷移流動更加活躍等因素影響,2023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2%。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僅為10.6%,到改革開放之初不足20%,再到如今的66.2%,曾經的“鄉土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66.2%,意味著什麼?蘊含著怎樣的發展機遇?

看潛力——根據國際普遍規律,城鎮化快速發展區間為30%至70%。66.2%,仍處於這一區間之內,意味著中國的城鎮化保持較快增長的趨勢仍在、基礎條件仍在。向外看,66.2%和發達經濟體80%左右的城鎮化水平相比,還有十幾個點的差距,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城鎮化發展數量和質量提升還有較大空間。向內看,66.2%是全國的平均數,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與東部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意味著未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還有很大潛力,將成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看動能——新型城鎮化是投資、消費相結合的內需大平台。據估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大概萬億元規模的新增投資需求,以及2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新型城鎮化戰略以人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目前仍有1.7億進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尚未在城鎮落戶。據經合組織相關研究,若這部分人擁有城市戶籍並享有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其實際消費水平將提高30%左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日前表示,將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不斷釋放巨大內需潛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動力和支撐。

在現代化進程中,城的比重上升,鄉的比重下降,是客觀規律。然而,對於中國這個擁有14億多人的大國來說,即便中國城鎮化率達到70%,還將有4億多人口生活在鄉村。

鄉村依然是巨大的要素市場、消費市場。從要素層面看,勞動力是最活躍的要素。2023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數量達17658萬人,較上年增長2.7%。從消費層面看,2023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17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這些數據背后,是城與鄉、供與需的循環更暢通。面向未來,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從長遠來看,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大的內需潛力。”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張飛說。城鄉融合發展,邁向現代化的中國,正給世界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機遇。

(責編:白宇、衛嘉)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