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德大麥研究國際協作邁上新台階

馬愛平
2024年04月25日09:2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德大麥研究國際協作邁上新台階

  “大麥,是全球第四大禾谷類作物。在啤酒工業歷史悠久的德國,大麥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在中國,大麥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可追溯至大約4000年前。我國大麥年均生產面積約100萬公頃,總產量450萬噸—500萬噸。”4月23日—24日,在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德國萊布尼茨植物遺傳與作物育種研究所(以下簡稱“雙方”)聯合主辦的大麥對氣候多樣性的適應機制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大麥適應性學術報告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周文彬表示。

  由於大麥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特點,在全球得以廣泛種植。因此,研究大麥對環境適應性的形成機制,對於當前人類應對復雜的氣候變化、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大麥屬野生物種泛基因組計劃協作國際聯盟成立,大麥基因組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參考基因組質量不斷提升、泛基因組從20個擴展至近百個品種﹔大麥對氣候、逆境脅迫等環境適應性的重要基因和形成機制也得到了深入的發掘和解析,為定向育種改良奠定了基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平介紹。

  近年來,中德科學家緊密合作,推動大麥研究國際協作邁上了新台階。雙方圍繞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生物信息學、基因組學技術等領域發表了多項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有效地帶動了我國大麥基礎研究的發展,提高了我國大麥研究群體的國際影響力。

  “雙方聯合承擔中德科學中心資助的中德合作交流項目‘群體基因組學研究解析大麥環境適應性規律’,自2022年11月啟動以來運行良好。雙方通過前沿的基因組學技術,探索出大麥對氣候多樣性適應機制的形成規律。”周文彬表示,本次大會將有助於加強中德在大麥學術研究和產業應用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國際大麥研究的協作助力。

(責編:申佳平、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