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知識產權“生態圈”越來越優

潘旭濤 楊林娜
2024年05月02日05: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①:安徽省馬鞍山經開區金晟達生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綠色智能光環境系統擁有知識產權專利400多項。圖為員工查看植物長勢。
  王文生攝(人民視覺)
  圖②:重慶欣維爾玻璃有限公司擁有專利30多項。圖為工人在生產玻璃儀器。
  劉 輝攝(人民視覺)
  圖③:4月25日,江蘇省如皋市版權局聯合如城街道等開展“知識產權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
  徐 慧攝(人民視覺)
  圖④:位於湖北省襄陽市的金鷹重型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共獲得授權專利261項。
  謝 勇攝(人民視覺)
  圖⑤:位於山東省東營市的山東省高端石化創新創業共同體著重培育創新生態環境,已獲專利授權295件。圖為技術員在中試車間進行設備調試實驗。
  劉智峰攝(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廣東省惠州市一家LED生產企業,憑借一項專利,帶動產品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

  浙江省溫嶺市一家草編產品生產企業,依靠多年積攢的數據知識產權,成功獲得5000萬元融資﹔

  一家德國企業發現商標被一家中國企業侵權后,舉報至上海市奉賢區市場監管局,兩天時間便完成了維權……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近年來,中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速推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知識產權“生態圈”越來越優。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優化營商環境的不懈努力獲得國際社會贊譽。

  在近日舉行的2024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知識產權是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中國積極發揮知識產權功能作用,大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轉化運用加速——

  企業建起“專利牆”

  中國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促進高價值專利加速實現產業化。

  廣東省惠州市聚飛光電有限公司無塵車間內,自動化機器高速運轉,一件件LED背光基板陸續下線等待出庫。在聚飛光電“專利牆”上,一項專利格外引人注目。這項名為“芯片級封裝方法及LED封裝器件”的專利,曾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帶動公司相關產品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成為開拓市場的“法寶”。

  “沒有自主核心技術和專利,企業走不遠。”看著專利牆上100多項各類專利証書,聚飛光電總經理宋東說,企業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最初開拓海外市場時曾因核心專利不夠多、技術不夠過硬而阻力重重。

  為擺脫困局,近年來企業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和專利開發力度,最終敲開了頭部客戶供應鏈大門。“我們公司研發的Mini顯示、Mini背光、光學膜、車用LED等產品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宋東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了“專利牆”,滿牆的專利成為企業發展的底氣,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紅利。

  暉陽(貴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的技術驅動型企業。面對客戶提出的“苛刻”需求,暉陽花費一年時間進行技術攻關,最終打破行業內性能紀錄,形成一項石墨復合材料制備方法專利。

  公司還將此專利與負極復合材料的制備與配套處理技術相關聯,持續加大對10余項技術的防御性專利申請,成功構建起專利池。“目前,公司配套技術的經濟價值已超1億元。”暉陽常務副總經理胡文良說。創立僅2年多,暉陽就申報了61項國內外專利,獲得27項授權。

  隨著企業“上雲”、政務“上雲”步伐加快,雲計算平台成為承載各類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如何保障雲平台上數據安全成為亟須解決的新問題。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量子密碼技術與雲計算技術進行融合,研發出保障雲計算平台信息安全的專利產品。

  “量子密碼技術是一種基於量子力學原理的加密方式,採用光量子特性保証信息安全,是安全等級較高的加密手段。”九州量子創始人鄭韶輝表示。公司成立專項研發攻關小組,歷時一年多成功申報“一種面向雲計算平台的量子密鑰調度方法”等多項發明專利,開啟了量子密鑰在雲計算領域的應用新場景,基於該項發明專利的量子雲盾產品已投入市場。

  202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專利的企業成長壯大,重點產業領域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加速形成。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授權發明專利92.1萬件,同比增長15.3%﹔中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首次超過50%,連續5年保持增長。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指出,中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到24個,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在企業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同時,高校和科研機構也加快對存量專利進行轉化運用,讓更多知識產權成果走出“書房”、走進“廠房”。

  陝西長武亭南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被巷道底板高效硬化成型技術難題困擾多年。1300公裡之外,山東科技大學能源學院教師王俊有多項創新成果“待字閨中”。雙方成功對接后,王俊的研發成果應用於亭南煤業,破解了企業困局。

  山東科技大學成立了技術轉移研究院,組建起“轉化專員”“技術經紀人”“科技特派員”等600余人的“科技紅娘”隊伍,實現科研成果與企業技術需求精准匹配。近3年,該校近400項科技成果實現技術應用和成果轉化,轉化合同額超過1.5億元。

  今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方案》,在對存量專利進行全面盤點的基礎上,推動一批高價值專利盡快實現產業化。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700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完成91.4萬件專利的盤點,其中發明專利63.6萬件。今年一季度,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轉讓許可活動次數較去年同期增長近四成。

  “提升專利轉化運用的效果,需要不斷提高專利的質量。”申長雨表示,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聯合攻關,進行訂單式研發和投放式創新,更加注重從現實需求中凝煉科研問題並進行聯合攻關,形成更多符合產業需要的高價值專利。

  融資能力提升——

  換來更多“真金白銀”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普惠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知產”變為“資產”。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岱家山科技創業園的奧森迪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工業激光加工解決方案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近3年,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對資金有了更大需求。

  在不久前的一場專利產業化投融資洽談會上,奧森迪科總經理助理張浩文了解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相關政策,於是向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提出融資申請。

  4月11日,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江岸支行工作人員上門評估公司情況。在對奧森迪科營收狀況、信用記錄、知識產權價值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后,工作人員給出了800萬元的融資額度。“沒想到知識產權能幫我們貸到一大筆款。”張浩文說。

  “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是輕資產運營,缺乏足夠的抵押物,融資渠道也就相對有限。”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負責人周順喜介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指企業以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作為質押物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能有效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因缺少不動產擔保而帶來的融資難問題。

  “十四五”以來,質押融資登記金額、惠企數量等均持續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8539.9億元,惠及企業3.7萬家,其中質押登記金額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貸款惠及中小微企業2.6萬家。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數據知識產權也能換來“真金白銀”。

  浙江舜浦工藝美術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溫嶺市一家從事草編產品生產的企業。但因缺少自主品牌,長期扮演國際品牌“加工車間”的角色。為此,企業迫切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以推動創新研發和品牌運作。資金從哪裡來?

  2022年底,溫嶺市成為浙江省數據知識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之一。溫嶺市聚焦優勢產業,建立健全產業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制度體系,推進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舜浦公司因此迎來發展契機。

  舜浦公司先后推出幾百種帽子款式,且都已申請專利。“在申請專利的同時,我們也在收集大量數據。以前生產帽子靠的是經驗,而現在要生產出市場走俏的帽子,離不開數據。”舜浦公司總經理陳君標說,多年積累的銷售數據以及不同款式在不同市場的反饋,是公司產品在海內外市場站穩腳跟的“秘密武器”。

  2023年11月,舜浦公司將多個草編帽相關數據登記在浙江省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平台上。兩周后,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完成,公司成功獲得授信5000萬元。“有了這筆錢,我們要做自主品牌,闖出一片天地。”陳君標說。

  數據顯示,當前全國17個省市開展了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截至目前,試點地方接收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申請超1.3萬份,頒發証書超過7000張。

  保護力度加大——

  優化良好營商環境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力度持續加大,效果日益顯著。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案件引發廣泛關注——碰瓷“烏蘇”啤酒、從名稱到包裝都如出一轍的“鳥蘇”啤酒,被認定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

  新疆烏蘇公司自2006年起先后注冊“烏蘇”“烏蘇啤酒WUSU”等多個商標。隨著烏蘇啤酒產品知名度的提高,一些企業通過“搭便車”“傍名牌”方式生產銷售仿冒烏蘇啤酒的侵權產品。

  “2020年,南京鳥蘇啤酒公司使用‘鳥蘇’作為企業字號,市場上出現與‘紅罐裝烏蘇啤酒500毫升’近似包裝裝潢的‘鳥蘇’啤酒。”新疆烏蘇公司總經理姜濤說,為維護企業權益,新疆烏蘇公司向南京中院起訴。這起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經過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定被告侵權成立,並全額支持原告提出的208萬元賠償請求。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查辦專利商標違法案件4.4萬件,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案件6.8萬件,查辦版權侵權盜版案件4745件﹔查扣進出口侵權嫌疑貨物6.2萬批次,核准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1.9萬件﹔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9萬件﹔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3.1萬人,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2500余件﹔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4萬起﹔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2.04分,再創新高。

  為營造良好創新環境,中國始終堅持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

  近日,在上海市奉賢區一場投資促進大會現場,一名外企高管的到來令人頗感意外,他是海德堡印刷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發展經理,代表德國總部出席會議。在奉賢區,海德堡公司暫無產業布局的計劃,企業代表為何參加這次投促大會?答案源於一場維權。

  海德堡公司是全球印刷設備制造行業領軍企業,其在亞洲投資成立的唯一組裝工廠,坐落在上海市青浦區。去年6月,奉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來自海德堡公司的舉報,反映在奉賢區注冊的上海德堡包裝制品有限公司,在企業名稱中使用“海德堡”字樣,並以“印刷就上海德堡”作為宣傳語。

  事實上,發現企業名稱被混淆利用后,海德堡公司也曾擔心,自己並未在奉賢區投資注冊成立公司,奉賢區職能部門能否全力為其維權。很快,執法人員的行動就打消了海德堡公司的顧慮。

  接到舉報后,奉賢區市場監管局迅速著手開展核查工作。立案當日,執法人員即對涉事企業進行走訪約談,企業負責人立即刪除侵權宣傳內容,並於次日辦理公司名稱變更手續。

  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與速度,受到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的肯定與贊賞。“感謝貴院保護我公司在中國的知識產權,這使得我公司對中國市場更有信心。”近日,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收到來自意大利費列羅公司的一封感謝信。在費列羅公司與姜某等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中,揚州中院將涉相同被告主體的揚州、泉州兩地案件一並調解,“一攬子”解決了費列羅公司被侵權的困擾。

  “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加快制定出台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這是今年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一項重點工作。”申長雨說,方案將提出一系列有力措施,解決侵權易發多發、維權周期長、維權成本高、侵權賠償低和舉証難問題,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體系化、專業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夯實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更好塑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責編:袁勃、岳弘彬)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