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銀發族”搭上數字化快車(新媒視點)
當前,社會數字化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互交織,如何推動老年群體融入數字社會、享受數字權益,進而實現數字化與老齡化同頻共振,成為現今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方面,數字服務普惠化、數字治理精准化、數字生活智能化構建起更加包容便捷的數字社會。另一方面,建設與龐大老年人口規模相匹配的老齡友好型數字社會迫在眉睫,其關鍵是把“積極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讓“銀發族”搭上數字化快車。
何為“積極老齡化”?中國有“老驥伏櫪,志在千裡”“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等古典名句,形容老年人老當益壯、積極進取,反映了積極的老齡觀。“積極”是指老年人主動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和公共事務,繼續為家庭、社區和國家貢獻“老年力量”。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主張,世界衛生組織在其發布的《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報告中詮釋了積極老齡化的具體意涵,即“使老年人獲得健康、參與、保障的最優機會以提高生活質量的過程”,由此產生“積極老齡化”的三大意涵——健康、參與、保障。其中,“健康”不隻包含老年人身體硬朗,更強調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參與”注重發揮老年人在家務勞動、孫輩撫育、志願服務中創造的社會價值﹔“保障”則強調為老年人提供社會支持,維護老年人的尊嚴與合法權益。
數字技術適老化改造與建設,對於老年人實現“積極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生活服務類應用滿足了老年生活的基礎需求,新聞資訊類應用有助於老年人了解時事、獲取知識,社交通訊類軟件成為老年人自我展示、社會交往的新工具,休閑娛樂類應用能夠排解老年人的虛無感、彌補情感缺失,這些手機應用進一步促進了老年人的線下活動和社會交往。研究發現,適度上網的老年人,在參與休閑活動、社區活動、志願服務等方面熱情更高。
然而,老年人對數字技術的接受和使用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進行數字技術適老化改造,首先要解決老年人的數字融入困境。不少老年人對新技術存在畏懼和抵觸心理,在出行、購物、就醫、辦事、求助等方面遇到諸多障礙,社會各界呼吁“幫幫在數字世界中‘掉線’的老年人”。然而,一些老年人剛剛跨越“數字鴻溝”,卻又陷入“網絡沉迷”的沼澤之中。短視頻、小游戲、網絡小說在緩解老年人內心孤獨感的同時,也成為眾多老年人生活的寄托和依賴。越來越多老年人嚴重依賴移動互聯網,過度接觸電子屏幕,給老年人帶來神經衰弱、眼部病變等健康風險,還容易造成心理負擔、激發代際沖突、引發家庭矛盾。此外,在互聯網中徜徉的老年人因為空閑時間多、辨別力較弱,也成了網絡詐騙、虛假信息、“流氓”軟件、健康謠言侵害的對象。
以數字技術適老化推動“積極老齡化”,需要緊密圍繞積極老齡化的健康、參與、保障三大意涵,從形式、內容、理念上全方位構建個人—家庭—社會聯動的整體性應對機制。個人層面,通過提高操作技能和數字素養來增強老年人“數字自信”﹔家庭層面,通過代際反哺與“長幼共融”來充分釋放“數字反哺”和“代際共融”的優勢﹔社會層面,通過媒體宣傳加強對“衰老”的知識普及和輿論引導,改變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和年齡歧視,應用平台加強適老化改造與信息無障礙建設,社區機構開展老年教育與各類交流活動,多元主體協同推進老年人媒介素養教育和數字技術適老化改造,共同構筑老年友好、數字包容的網絡空間和社會環境。
在老齡化與數字化相互激蕩的背景下,需要通過數字技術適老化改造確保老年人在信息時代不會“掉隊”。既要充分考慮老年人使用需求,聚焦高頻生活場景和“急難愁盼”問題,真正讓老年人想用、能用、會用、敢用數字技術,助力老年人獨立、安全、便捷地獲取互聯網服務和享受數智生活﹔還要支持數字技術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上的創新應用,不斷提高老年人的數字生存能力和晚年生活質量,以數字技術適老化助推數字融入,實現數字技術賦能“積極老齡化”。
(作者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智媒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