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聚焦“加強和規范生態保護補償”之三

我國生態保護補償邁出重要一步 持續激勵各方積極參與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2024年05月29日13:4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生態保護補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近年來,我國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生態保護主體、生態保護重點地區的支持力度,補償資金規模逐年增長。

作為我國生態保護補償領域首部法律法規,《生態保護補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6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進入法治化新階段。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表示,《條例》以補償為紐帶、以激勵為手段,堅持生態富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搭建起生態受益者和保護者之間的利益分享機制,讓當地老百姓保護生態有益可得,激發全社會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將保護生態環境轉化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行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負責人王心同表示,《條例》的出台從立法層面進一步明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責任,提出了引導社會主體參與的方式。

記者注意到,截至2023年底,我國在20多部環境和資源保護法律中分別規定了生態保護補償相關條款,范圍涉及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以及水生生物資源、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等重要生態環境要素等領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地等區域。

《條例》立法專家組組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汪勁表示,《條例》定位於生態保護補償的基礎性、綜合性行政法規,將立法重點放在加強和規范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和調動各方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之上。

“明確補償機制和平衡保護者和受益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是《條例》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汪勁看來,《條例》規定,生態保護補償是指通過財政縱向補償、地區間橫向補償、市場機制補償等機制,對按照規定或者約定開展生態保護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補償的激勵性制度安排。

目前,安徽、浙江、江蘇等21個省份建立了20個跨省流域補償機制,浙江、四川、山東等20個省份實現了轄區內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陝西、湖南、貴州、內蒙古、黑龍江5個省區針對轄區內重點河流開展了流域生態補償。

中央財政在生態保護補償方面承擔著重要職能。汪勁表示,《條例》還明確了生態保護補償的對象范圍和實施方式。

具體而言,《條例》明確將生態保護補償的機制分為財政縱向補償、地區間橫向補償和市場機制補償三大類,將受償主體確定為按照規定或者約定開展生態保護的單位和個人。並且《條例》還在總結實踐的基礎上歸納重申了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購買生態產品和服務等多種補償方式。

汪勁表示,《條例》規定了不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具體內容,統一並細化了具體規定和要求。此外,《條例》還在採取多種方式發展生態產業、建立持續性惠益分享機制以促進生態保護主體利益得到有效補償、利用社會資金建立市場化運作的生態保護補償基金依法有序參與生態保護補償作出了鼓勵和引導性的規定。

《條例》將於今年6月1日起施行。“我們相信,隨著《條例》的實施和體制機制的不斷健全完善,將促使我國生態保護補償工作邁上新的台階,讓全社會樹立生態產品有價、保護生態人人有責的意識,讓所有人能夠合理共享生態保護成果。”汪勁說。

【相關閱讀】

聚焦“加強和規范生態保護補償”之一:《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實施在即 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聚焦“加強和規范生態保護補償”之二:我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成果豐碩 開啟法治化新階段

(責編:孫紅麗、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