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奔跑”起來的機器人(在現場)

本報記者 王昊男
2024年06月02日05: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讓機器人也能像真人一樣“跑”起來,如今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庄)已成為現實。

  今年4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名為“天工”的人形機器人(見上圖,楊東攝),實現了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

  近日,記者來到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三層,隻見1600余平方米的空間被分隔成多個大小不一的區域。在最大的一塊場地,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工程師趙文正准備再次啟動“天工”。這樣的操作,他已在半天時間裡重復了多次。“這段時間,來觀摩對接應用場景的企業機構多了很多。”

  上斜坡、爬樓梯、過障礙……對身高1.63米、體重43公斤的“天工”來說,這些動作很輕鬆。隨著再次發出的指令,隻見“天工”整體略向前傾,手臂配合腿部的動作加速擺動,邁開小步跑了起來。

  細心觀察,“天工”的跑步姿態還有些“柔美”。“我們用來訓練‘天工’的數據採集自女性。”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運控算法工程師黃永善介紹,“天工”採用“基於狀態記憶的預測型強化模仿學習”,這是自主研發的全新學習方法。

  “我們通過可穿戴設備捕捉大量人類運動數據,讓機器人在虛擬物理仿真引擎中自主學習。可以實現數千個機器人同時訓練,24小時不停。一台人形機器人在虛擬空間訓練10個小時相當於在現實物理空間訓練100天。”黃永善介紹,目前,“天工”已實現以每小時6公裡的速度穩定奔跑。

  在“天工”身旁,一台與其相似的機器人也在進行調試。不同的是,它有一雙靈活的“手”。“作為通用人形機器人母平台,‘天工’瞄准的是解決人形機器人行業的通用問題。”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李春枝說。

  據介紹,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設定了本體原型(肢體)、運控系統(小腦)、具身智能大模型(大腦)、開源工具鏈及OS操作系統等五大研發板塊,可以隨時擴展軟、硬件等功能模塊,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需求。

  李春枝透露,6月,中心將搬入位於中關村(亦庄)國際機器人產業園的新址,“17層樓、1.4萬平方米,面積差不多是這裡的10倍。”4月底,優必選人形機器人總部已正式入駐該園區,未來將有更多人形機器人上下游企業入駐。

  全球范圍內人形機器人的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開始,而在當下愈加火熱。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這份指導意見還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

  在北京亦庄,不僅“天工”奔跑起來,整個人形機器人領域都在加速“奔跑”:2023年11月,國內首家省級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成立﹔同年年底,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落地﹔2024年4月,北京人形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

  目前,北京亦庄已匯集機器人生態企業百余家,形成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到應用的機器人全產業鏈體系。北京人形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滕明智介紹:“隨著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零部件精加工中心、機器人創新展示中心等共性平台逐步建設,未來經開區內人形機器人企業將形成更加良好的產業生態,以新質生產力打造發展新引擎。”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2日 04 版)

(責編:趙欣悅、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