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央行: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2024年06月19日14: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羅知之)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第十五屆陸家嘴論壇上的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中國貨幣政策的立場是支持性的,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潘功勝介紹,今年以來,全球通脹高位降溫,但仍有較強的粘性。歐央行等一些央行已經開始降息,一些央行還在觀察,預期今年晚些時候可能也會降息,但總體上還保持著高利率、限制性的貨幣政策立場。

潘功勝強調,在貨幣政策的總量上,中國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下調存款准備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等金融市場利率下行等,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4%,M2同比增長7%,均高於名義GDP增速。5月份新發放貸款利率為3.67%,處於較低水平。

在貨幣信貸的結構上,發揮宏觀審慎政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加大對科技創新和設備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推出房地產支持政策組合,包括降低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個人房貸利率下限、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並設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用市場化方式加快推動存量商品房去庫存。

目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約7萬億元,約佔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百分之十五,聚焦支持小微企業、綠色轉型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在貨幣政策的傳導上,著力規范市場行為,盤活低效存量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暢通貨幣政策傳導。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統計局優化季度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方式,由之前主要基於存貸款增速的推算法改成了收入法,更真實地反映金融業增加值水平,弱化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存貸款“沖時點”行為。同時,經過幾十年的商業化、市場化進程,一些金融機構仍然有著很強的“規模情結”,並且以內卷、非理性競爭的方式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這是不應該的。對於一些不合理的、容易消減貨幣政策傳導的市場行為,加強規范,包括促進信貸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資金空轉、整頓手工補息等。

“短期內,這些規范市場行為的措施會對金融總量數據產生‘擠水分’效應,但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立場發生變化,而是更加有利於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有利於均衡信貸增長節奏,緩解資源配置扭曲,減少資金空轉套利,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有利於金融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及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潘功勝說。

潘功勝指出,在匯率方面,人民幣匯率在復雜形勢下保持基本穩定。今年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的時點不斷推后,中美利差保持在相對高位。中國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但同時強化預期引導,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中國外匯市場已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市場參與者更加成熟,交易行為更加理性,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使用匯率避險工具。同時,目前貨物貿易人民幣跨境收支佔比達30%,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匯兌風險敞口。中國應對外匯市場波動的經驗也更加豐富。今年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漸轉向,美元升值動能減弱,國內外的貨幣政策周期差趨於收斂。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和跨境資本流動平衡,擴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潘功勝強調。

他表示,展望未來,當前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但同時仍面臨一些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加強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支持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調控中將注重把握和處理好三方面關系:一是短期與長期的關系。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為重要考量,靈活運用利率、存款准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時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統籌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增長與保持金融機構自身健康性的關系,堅持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三是內部與外部的關系。主要考慮國內經濟金融形勢需要進行調控,兼顧其他經濟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周期的外溢影響。

(責編:羅知之、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