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首屆中國大模型大會在北京舉行

2024年06月20日16:5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首屆中國大模型大會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首屆中國大模型大會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北京6月20日電 (焦磊)大模型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新高地,正加速賦能千行百業。6月18日至19日,以“中國大模型之路”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大模型大會(CLM 2024)在北京舉行,大會包含6個特邀報告、1場專題研討和12場大模型專題論壇,主題涵蓋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識圖譜、社會媒體、計算語言學等多個熱點前沿領域。

高文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主辦方供圖

高文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主辦方供圖

本次大會共邀請6位業界著名專家做特邀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做題目為“鵬城雲腦與腦海大模型”的報告,從語言、文字和智能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開始,闡述了從語言大模型到多模態大模型的人工智能發展歷程和核心技術。高文認為,大模型之路已經從語言大模型向多模態大模型過渡,中國人工智能需要自己的大模型底座來承載中文語料和中國歷史的文明傳承,並助力國產自主創新的大模型生態發展。

郭毅可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主辦方供圖

郭毅可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主辦方供圖

香港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郭毅可以“如果大模型是一個答案,那麼什麼是問題?”為題,對大模型的發展、現狀和未來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並展望了大模型的三個范式:以總結信息為目標的搜索范式、以闡述觀點為目標的價值范式和以發現新奇之美為目標的創造范式,認為會聽會看、會理解會思辨、會表達會行動、具身的人性化語言模型是大模型未來的發展趨勢。

方濱興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主辦方供圖

方濱興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主辦方供圖

當前,大模型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如何確保大模型風險可控已成為全球共識。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以“大模型保險箍:大模型價值管理模式初探”為題做報告。他表示,當前雖然已經有了價值對齊、安全備案、毒性檢測、道德倫理圈等手段,但由於人類價值觀的普遍性與差異性、穩定性與演進性難題,迫切需要構建大模型價值管理的新模式。

同時,人民網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清華大學教授唐杰,復旦大學教授邱錫鵬分別以“應用者視角的AI發展與合作”“ChatGLM:從大模型看AGI的發展”“從大語言模型到世界模型”為題做了特邀報告。

此外,大會進行了主題為“中國大模型之路”的專題研討環節。專題由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知遠主持,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車萬翔、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韓先培、復旦大學教授邱錫鵬、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張家俊參與討論。專題圍繞大模型浪潮中的中國AI學界經驗和教訓、未來的關鍵問題和研究方向、大模型之后NLP的未來等話題進行了研討。

在大會致辭環節,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名譽理事長李生表示,現在是中國大模型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初創期,面對諸多挑戰與機遇,我們的發展方向與未來路徑亟待社會各界共同探索與努力。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作為中國科協下屬的全國性學術組織,肩負著推動學科發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重要使命,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國際科技競爭、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

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宋玉榮表示,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可以從人工智能為實體經濟助力、人工智能帶來新的科研范式、人工智能要為國家治理賦能以及人工智能要用科學文化鑄魂等方面思考和探索,推動大模型在不同領域的融合創新,拓展大模型的落地場景,引導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向上向善發展,為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培育中國特色創新生態貢獻力量。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劉培俊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發展中國大語言模型,不僅需要用大語言表態,而且更需要用大力度行動,充分發揮中國語言文字資源優勢,統籌用好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一體機制,系統提升算力、算法、數據三要素技術水平,鼓勵跨學科融合創新、跨領域協同應用、跨部門聯席治理,建立健全協同攻堅、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發展機制,走出一條中國大語言模型發展之路。

據了解,本次大會由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大模型指導委員會發起,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主辦,十多個與大模型技術密切相關的學會專業委員會共同協辦。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