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傳統村落萬裡行”系列報道

守護農耕文明根脈 新時代傳統村落展露新貌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2024年06月22日13:5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傳統村落是守護中華農耕文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自2012年我國啟動傳統村落調查推薦工作起,迄今已有六批傳統村落入選國家級保護名錄。

從搶救性保護,到推進活化利用、以用促保,再到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回顧過去十余年保護實踐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理念與時俱進,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更加系統化、科學化、高效化。

“中華文明根植於農耕文明,而傳統村落正是農耕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在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有形’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更要重視‘無形’文化遺產的挖掘與傳承。”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司一級巡視員董紅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現代社會的深度融合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目前,各地政府正致力於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同步探索保護傳統村落的有效路徑。

“在進行傳統村落開發前,需明確保護與開發並重,保護應優先於開發。”太原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金平告訴記者,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鄉土風情正日益成為休閑消費的熱點。這一現象呈現出兩個顯著的趨勢:

一方面,游客的關注點逐漸轉向與鄉村緊密相關的文化符號、歷史變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他們渴望深入了解鄉村的文化底蘊,體驗鄉村的歷史變遷,以及探索鄉村的生活方式。這種關注不僅促進了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增強了游客對鄉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另一方面,隨著城市游客的不斷涌入,他們將自己的娛樂、休閑消費理念帶入農村,對鄉村的文化空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鄉村需要適應這種變化,創造新的文化空間,以滿足游客的需求,同時也要保護和傳承鄉村的傳統文化。

記者注意到,作為北方鄉村歷史文化資源富集的省份,山西省近年來加大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力度,使越來越多的古村落散發時代新韻。

山西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宋剛表示,山西素有“表裡山河”之稱,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澱和歷史遺存,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北方漢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數量最多、風貌最完整、集聚度最高的省份。

截至目前,山西省共有中國傳統村落619個,數量居全國第五,佔全國總數的7.6%﹔共有6個市、縣入選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市、縣,分別為晉城市、平定縣、平遙縣、介休市、柳林縣、平順縣,數量居全國前列。

如何讓傳統村落“火起來”“亮起來”?

宋剛介紹,山西省堅持“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的基本原則,堅持以用促保,加強活化利用,主要做法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建立全方位保護體系﹔二是探索多渠道資金籌措機制﹔三是打造高質量精品示范﹔四是加強多維度宣傳報道。

晉城市是山西省傳統村落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分布集中、保護相對完整的地區。晉城市政府副市長鄧志蓉表示,近年來,通過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打造,傳統村落生活設施基本實現便利化、現代化,廣大村民在參與保護利用中受益,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顯著提高。

她還舉例稱,晉城市陽城縣中庄村圍繞“明清佳膳、中庄味道”的主題,實現了產業、文化、旅游、康養等多元功能的深度融合。該村年接待游客數量超過10萬人次,不僅有效解決了12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還推動了村民自主經營的小商品、土特產、農家樂等產業發展。

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宋剛還表示,下一步,山西省將持續在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與發展文旅、康養、研學等產業有機融合上下功夫,謀劃實施一批典型示范項目,積極探索形成傳統村落保護“山西經驗”。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