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味”遇上“煙火氣” 夏日文旅激活消費市場生機活力
到鄉村的綠水青山間品一杯茶,在郊外聽一場露天音樂會,去博物館的歷史文物裡穿梭……入夏以來,我國各地加速旅游業提質升級,文旅融合故事不斷“上新”。觀演出、品民俗、享美食、游美景,游客的笑語歡聲串起炎炎夏日的生機與活力,傳遞出對“詩與遠方”的美好向往。
近年來,我國旅游市場持續升溫,帶動消費潛能不斷釋放,為國民經濟注入發展新動能。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237億元,同比增長4.1%﹔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9%,增速快於同期商品零售額4.4個百分點﹔其中,交通出行、旅游咨詢租賃等服務零售都保持了較快增長。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在假日出行比較活躍等因素推動下,我國文旅消費市場出游人次和出游花費同比有所增長。出行文旅的消費需求的增長較快,也帶動了餐飲收入的增長,我國經濟內生動能持續恢復,超大規模市場的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今年夏天,各地紛紛“解鎖”消夏新模式,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市場活力,為“夏日經濟”注入勃勃生機。在甘肅蘭州,“黃河之濱”成為了當地夏日休閑避暑的熱門目的地,天南海北的各地口音、筏子游船拉不完的八方客、人山人海的中山橋,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南關民族風味一條街等多個夜市熱鬧非凡,地道小吃、特色烤串、各式飲品琳琅滿目﹔在嘉峪關,討賴河畔上演大型音樂噴泉表演和水幕電影,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向游客展現“天下第一雄關”的文化色彩,成為當地炎炎夏日中的“清涼秘境”……
“高溫之下,文旅產業不斷推出夏日旅游新玩法、新業態,山間避暑、冰水游樂等避暑游滿足了游客多元消費需求,正成為我國‘夏日經濟’新增長點。”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大眾火熱的出游熱情,反映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多的游客在“悅目”外,更追求“賞心”。豐富多元的夏季旅游業態滿足了游客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將人們的心帶向更美的“詩和遠方”。
除了去河畔山間感受“清涼一夏”之外,今年夏天,打卡博物館“寶藏”文物、體驗特色傳統民俗等“文化游”備受歡迎,傳統技藝、國潮文創、古風服飾等紛紛成為新時尚,“新中式”旅游在年輕人中風靡一時。
走進敦煌莫高裡工匠村,工匠、工種、工法及莫高窟典型洞窟復制等古老文化向觀眾多維度展示,沉浸式還原莫高窟泥塑的創作場景,還能現場動手體驗彩塑藝術從扎骨架、泥塑到上色的全過程,親手“觸摸”千年敦煌的璀璨文化特質﹔而在幾百公裡外的玉門,秦腔表演、皮影戲、面塑制作等民俗項目在當地鄉鎮節慶節會上輪番亮相,鍥金畫、火筆畫等傳統美術,稻草人制作、陳醋釀造、扎染等傳統技藝,練泥、拉坯、印坯、修坯、燒窯等制陶技藝讓游客們耳目一新……
“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交相輝映,正是旅游業綻放持久魅力的關鍵。”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對於文化遺產不能僅停留於開發,還要做到“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日常生活當中重構功能,重建價值。文化和旅游要在更深層次、更廣范圍融合發展,使文化成為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要素,讓旅游成為建設文化的重要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