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如何構建“空天”新生態?

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趙竹青)7月8日,2024空天信息大會暨數字地球生態峰會在無錫舉行,多位院士專家圍繞“發展空天新生態,釋放數智新動能”主題,共同探討空天信息、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技術、新成果、新挑戰、新趨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介紹,空天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國家隊”,始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響應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組建了空天信息領域學科最齊全、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形成了空天信息領域全鏈條的科技創新布局。近年來,空天院積極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培育空天信息、商業航天等產業生態,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會長周成虎說,衛星遙感是商業航天產業中重要的增長點。商業航天和數字地球的融合是人類解決當今復雜全球變化問題的科學基礎,構建自主的新一代可計算數字地球技術體系將會重新定義大眾對地球的認知。
“我們要構建全自動化、智能化、可信服務的計算體系,來推動中國以及數字核心底座的空天信息產業,產業中上到衛星,下到個人設備,全面組成新型產業生態。這個生態也是今天大家正在推動的:例如,以大模型、大遙感為核心的生態。”周成虎表示,遙感、導航、通信將會成為未來人類在地球以外的人造星球的智能觀測網。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李維森表示,地理信息是重要戰略性數據資源和新型生產要素,為數字中國、數字地球建設打造統一時空基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豐富數據要素。據統計,北斗、遙感、地理信息、數字孿生等技術和應用已成為2023年省級政策文件中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熱門選擇,這將從政府、市場、資本、科技、產業生態多方面促進地理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創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孫凝暉分析和解讀數據空間發展“路在何方”。他認為,智能是數據的百煉成鋼,在智能時代,在互聯網上傳輸的智能流,是算力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與精煉后的模型化抽象,智能應用以更簡單的表達方式使用算力、數據與算法。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唐世浩表示,商業航天市場前景廣闊,且涉及領域廣,要加強合作,既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共同推動商業航天發展。他提出三個關鍵字:“效”“穩”“合”。其中,“效”指的是,商業衛星發展要緊密結合應用需求,在補盲區、創新區、提精度、強能力等方面下功夫﹔“穩”指的是,商業航天公司要具備連續、穩定的業務運行能力、數據生產和服務能力﹔“合”指的是,部門間、行業間、政企間要加強合作,共同做大做強市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數智賦能,如何構建“空天”新生態?
- 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趙竹青)7月8日,2024空天信息大會暨數字地球生態峰會在無錫舉行,多位院士專家圍繞“發展空天新生態,釋放數智新動能”主題,共同探討空天信息、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技術、新成果、新挑戰、新趨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介紹,空天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國家隊”,始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響應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組建了空天信息領域學科最齊全、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形成了空天信息領域全鏈條的科技創新布局。…
- 香港青年走進中國科學院 開展科技交流實踐
- 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趙竹青)7月8日,“中國科學院-香港青年實習計劃”開學禮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舉行。本次活動是第四屆“中國科學院-香港青年實習計劃”,共設置了“科研‘1+1’”“感受中國科學院”“名家面對面”“零距科學家”“文化共傳承”“團隊一家親”等六大板塊,來自自動化研究所、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軟件研究所、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過程工程研究所、微電子研究所等7家科研院所的18位導師和20名內地研究生與20名香港青年結成對子,並將在人工智能、新媒體技術、超導材料、生物環境、數學、集成電路等多個研究方向上開展深入的科技交流與實踐。…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