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行進中國”調研行

一份保險 托起一地風險減量管理

黃盛
2024年07月11日15:2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仲夏時節的四川廣安,淅淅瀝瀝的雨綿綿不斷。

五十多歲的鄧剛師傅像往常一樣,戴上安全帽,拿起對講機,打開手電筒,和工友一起冒雨前往川煤的干燥車間檢測干燥機的運行情況。   

“干燥機是洗煤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但車間溫度往往70℃以上,機器運行噪音極大、粉塵也多。曾經每隔兩個小時就得進來檢測一次機器狀況。”長期進出高噪音、濕熱狀態的車間,鄧師傅身形瘦削、皮膚黝黑,臉上的褶皺也縱橫交錯。

他說,如今有了“智慧煤礦風險監測系統”后,他們隻需半天進入干燥車間檢測一次即可。平時主要靠該系統的無源無線技術、大數據等信息化的手段,結合物聯網監控的應用,進行信息化監管。

所謂“智慧煤礦風險監測系統”,是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財險四川分公司聯合成都飛英思特基於“保險+科技+服務”業務生態,為承保煤礦企業提供的風險減量管理服務。

在川煤干燥車間,工人正在檢測干燥機設備運行情況。 人民網記者 黃盛攝

在川煤干燥車間,工人正在檢測干燥機設備運行情況。 人民網記者 黃盛攝

“隨著‘新安法’的出台以及《關於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的實施,我們整合前沿科學技術、資源,在風險減量管理方面積極嘗試,面向煤礦等高危行業創新孵化風險減量服務新機制,構建起四川省內首個煤礦安全‘科技+保險+服務’風險減量管理生態體系。”中國人壽財險四川省分公司副總經理吳勁鬆表示,“保險+科技+服務”這一模式,通過“人防+技防”實現了從被動的“風險等量”向主動“風險減量”管理的轉變。

在“保險+科技+服務”這一模式下,保險公司主動介入被保險標的的風險管理,通過科技手段賦能,從簡單的災后補償轉向事前預防預警、事中快速響應、災后精准理賠,為投保客戶提供一攬子風險減量服務。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安監管分局局長袁玎告訴記者,從社會的角度看,這種模式能夠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減少經濟損失﹔從政府的角度看,可以為安全應急管理政策“工具箱”增添重要工具,助力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從保險公司角度看,可以探索出一條豐富產品供給、創新商業模式的有效路徑,更好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據介紹,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提出,要強化保險等市場機制在風險防范、損失補償、恢復重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風險分擔機制,大力發展巨災保險。

眉山市仁壽縣應急管理局徐月對巨災保險帶來的風險減量管理也印象深刻。2021年10月,仁壽縣應急管理局通過招投標採購了中國人壽財險四川分公司農業巨災風險保險服務。2022年夏季,極端高溫觸發了農業巨災天氣指數保險責任,中國人壽財險四川省分公司一周內即予以投保政府部門賠付568.1萬元,全部用於當地減災抗災救災工作,其中包括用於農業干旱監測預警系統等防災減災項目建設。該系統通過各類傳感、監測儀器等設備,“天空地”一體化收集監測仁壽縣的氣象、水文和土壤墒情等干旱災害危險因子,預測干旱災害發生的概率和影響范圍,當風險達到一定的閾值或者發生突發情況,系統將啟動預警機制,並向應急管理部門發出預警信息,推動災害快速響應,達到防災減災效果,從而實現風險減量管理。

位於眉山市仁壽縣的天府糧倉示范區。 人民網記者 黃盛攝

位於眉山市仁壽縣的天府糧倉示范區。 人民網記者 黃盛攝

“當發生涉農巨災后,保險賠付能夠快速到位,為應急救援、物資調配、恢復生產、防災減災等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提升了應急處置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農業經營者的抗災信心。”徐月說。

據了解,2021 至 2023 年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壽險四川分公司也通過“鄉村振興”系列等涉農產品累計惠及約 1150萬人次,總保障額度超 6900 億元,有力地支持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福祉提升。

從徐月所在的仁壽縣應急管理局驅車,不多會兒便可到達“天府糧倉”示范區。放眼望去,示范區裡水稻正綠,成片的稻田依山而建,彎彎曲曲,自然流暢……

(責編:郝帥、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