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24(第二十三屆)中國互聯網大會”系列報道六

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加速構建安全可信網絡新生態

2024年07月12日12: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剪輯、攝像: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 實習生羅睿鳴

人民網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許維娜)2024(第二十三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召開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接受人民網專訪,從構筑主動免疫安全可信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打造可信計算3.0產業生態體系等方面,分享了數字經濟時代,安全可信網絡生態構建的方法。

沈昌祥介紹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情況,並將具有多源異構、非結構化、低價值度、快速處理等特點的大數據比作“鑽石礦”,進一步指出數據安全成為制約其快速發展的瓶頸。

沈昌祥表示,人類社會到現在為止可以分為三個經濟時代,早期是農業經濟時代,后來進入工業經濟時代,現在是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從自動化處理環境的初始階段起步,逐步發展到全過程數字化的數字工程階段,這一過程中,產業數字化成為重要趨勢。

他進一步闡釋,如今,數據被廣泛收集和處理,已轉變為關鍵的生產要素,推動數字經濟邁入數字產業化的新階段。隨著這一進程的深入,我國也正步入一個全新的智能化社會。

大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其定義亟需明確。沈昌祥表示,大數據的真正價值在於其能夠收集並處理大量未經充分利用的復雜數據,這一過程並非簡單的數據廢品或垃圾收集處理,而是旨在深入發掘其中蘊含的知識和本質規律。

在沈昌祥看來,大數據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單一數據庫,而是涵蓋了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數據整合體。這些數據信息繁雜多樣,呈現出多源異構、非結構化的顯著特點。他進一步強調,如同礦石一般,數據本身在未經處理之前,其潛在價值並不顯著,且未經處理的數據將佔據龐大的存儲空間。因此,這要求大數據中心必須依托先進的雲存儲技術,實現對數據的快速、高效處理。

大數據,作為新時代生產力的嶄新代表,無疑為社會進步注入了強勁動力。然而,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網絡安全所面臨的挑戰亦不容忽視。針對此,沈昌祥建議,構建安全可信的網絡新生態,不僅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更是布局產業鏈、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核心支撐。

(責編:王連香、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