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智慧綠色港航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3700米的海線上大型集裝箱巨輪一字排開,一座座橋吊上下翻飛,一輛輛集卡有序進出,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一幅繁忙的港口生產圖景映入眼帘。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08億噸,同比增長4.2%﹔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916.5萬標准箱,同比增長8.4%。作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港口運行的態勢彰顯了積極的經濟發展信號。
“當前港航經濟持續穩定恢復,跨區域貨物運輸量保持增長,智慧綠色港航發展取得顯著成效。”7月12日,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協決策咨詢首席專家徐祖遠在2024年中國航海日活動周港航企業發展論壇上表示,當前,新時代港航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航運大國呈現出新面貌。龐大而高效的海上運輸網絡覆蓋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港航業服務品質和安全綠色智能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競爭力、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參與國際海運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徐祖遠表示,近年來,水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船舶繼續向大型化、專業化發展,我國運輸船隊總艘數繼續下降,淨載重量繼續上升,國產LNG運輸船和國產郵輪設計制造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郭青鬆表示,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多措並舉推動港航事業智慧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已建和在建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干散貨碼頭數量均居世界首位,電子航行裡程已達到了1.7萬多公裡。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船“智飛”號正式交付運營,基於區塊鏈等多種技術的港口生產運營管理智慧化運營場景不斷拓展。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為港航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面向未來,港航業要繼續堅持、創新引領,強化科技賦能,不斷開創智慧港航發展新局面。”
近年來,在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背景下,以國際樞紐海港為重點,依托自貿試驗區、海南自貿港政策創新優勢,有力推動傳統航運服務業轉型升級。截至2024年5月,“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累計登記船舶46艘,總載重噸超531萬,入籍國際航行船舶總噸位躍居全國第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洋浦新增航運相關市場主體超650家,有力支撐了洋浦國際樞紐海港的建設。
與此同時,一系列港航相關財稅金融優惠政策、產業支持政策陸續出台,為水運發展提供“真金白銀”的硬支撐。水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推動新一輪交通運輸設備更新換代,支撐構建智慧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1.8萬艘,比上年末減少3600艘,淨載重量3億噸、增加300萬噸,集裝箱箱位304萬標箱、增加5.5萬標箱。
目前,我國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航線聯系,服務網絡不斷完善,海運連接度全球領先。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 (LSCI),2024年第一季度,連通性最好的10個港口(港區)分別是上海、寧波、新加坡、釜山、青島、香港、蛇口、巴生、鹿特丹、南沙,這充分說明了中國港口在全球班輪運輸網絡中的核心地位,此外,我國在東北亞、東亞、東南亞各區域都有港口進入前10。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