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謀劃守護黑土糧倉
近日,據媒體報道,吉林、黑龍江等地統籌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科技創新攻關、肥沃耕層構建、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等保護措施,把黑土地保護擺在突出位置,把保護黑土地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之策。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確保其不減少、不退化、永續利用,事關中華民族子孫后代,意義深遠。
所謂黑土,是指擁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質表土層的土壤,屬於性狀好、肥力高、適宜農耕的優質土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國家安全戰略高度,對黑土地保護和利用進行了系統謀劃:將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和地力恢復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期間完成1億畝黑土地保護利用目標﹔通過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黑土耕地的管理,將東北地區83個具有典型黑土地分布的縣(市、區、旗)作為建設重點,通過推進工程、農藝、生物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表明,無論是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還是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我國黑土地科學保護和利用不斷邁出堅實步伐,取得可圈可點的成績。
也要看到,在黑土地保護和利用過程中,一些短板弱項也不容忽視。例如,盡管全域保護和科學利用黑土地的工作不斷加強,但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的情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又如,黑土地保護和利用仍然面臨著觀念轉變不夠、政策系統性不強、科技賦能不足、保護利用權責不統一等突出問題﹔對於保護性耕作模式的認識還沒有形成共識,一些地區對秸稈還田的意義認識不足,仍然實施秸稈離田,導致黑土地裸露被風蝕的現象未得到有效遏制。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不斷破除瓶頸,多措並舉,持續推進,久久為功。
加強系統治理。堅持統籌謀劃,優化農業生產布局,統籌推進山、水、田、林、路建設,將黑土地保護與高標准農田建設、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農業結構調整等一體考慮、一體推進,突出重點區域,推進連片治理,分類分區落實黑土地保護模式,創建黑土地保護示范區,推進黑土地數量、質量和生態保護措施有機融合。
深化科技賦能。統籌科研院校和農業技術推廣單位的資源力量,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核心技術協同創新、聯合攻關。大力推廣應用“天空地”立體掃描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生態化植保技術,創新技術服務模式,加快構建起黑土地保護科技支撐體系,依靠科技手段為黑土地“把脈”“續航”。
創新市場機制。努力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廣專業合作、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社會化經營服務模式,積極探索設立黑土地保護引導性基金,構建多元化社會投融資模式,探索相關的黑土地保護獎補政策,推進黑土地保護與發展高效農業、品牌農業有機結合,提高黑土地保護利用綜合效益以及土地經營者用地養地的積極性。
強化動態監管。加強黑土地資源普查及動態監測,開展資源數量和質量狀況普查,科學劃分黑土地質量與生態風險級別,設立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建立保護考核機制,構建保護管理監督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