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量 財政政策供給持續優化

焦磊
2024年07月31日20:0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7月31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財政支持推動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財政部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持續優化財政政策供給,加強戰略任務資金保障,強化財稅制度支撐,深化國際財金合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改革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作出的新部署,王東偉表示,財政部將從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權、規范非稅收入管理三方面深化論証具體改革方案,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財政政策持續加力提效,支撐經濟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王東偉從四個方面介紹了財政支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加強和改進財政宏觀調控,連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組合運用赤字、專項債券、財政補助、貼息、稅收等多種政策工具,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一方面,優化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助力經營主體輕裝上陣,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合理審慎確定赤字率,積極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國債等工具,強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支撐。累計新增安排專項債券11.35萬億元,支持補短板、惠民生領域建設項目9萬個左右,帶動擴大社會有效投資﹔今年安排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著力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以及支持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注重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加大對科技、教育、農業農村、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投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更濃。我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國家創新指數綜合排名穩步上升至世界第10位﹔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1億人,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億﹔“含綠量”持續提升,“十三五”以來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28.6%,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累計上升了21.6個百分點,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努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活力。預算制度改革全面深化,稅收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不斷優化,轉移支付體系更加健全,2022至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約30萬億元,有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堅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國關稅總水平為7.3%,低於9.8%的入世承諾﹔對約1000項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與32個國家或地區相互實施優惠的協定稅率﹔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深度參與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下一步,財政部將不斷加強財政宏觀調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升財政治理效能,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更多財政貢獻。”王東偉說。

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上半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7萬億元﹔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下達8.99萬億元﹔去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已全部下達地方並落實到項目上,今年安排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以支持“兩重”項目……

隨著包括財政政策在內各項宏觀政策的落實見效,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激發,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高技術產業投資、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6%和10%,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財政部綜合司司長林澤昌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加大政策實施力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具體工作:一是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二是加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三是持續強化基本民生保障﹔四是加強財政收支管理。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提升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離不開財政的強有力支持。據介紹,財政部將從支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強化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五方面著力,支持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我們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優先予以保障。”王東偉說。財政部將著力“強基礎、攻關鍵”,支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2024年,中央財政科技支出達到3708億元,增長10%。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布局一批國家科技重大項目,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方面,財政部將著力支持解決產業鏈、供應鏈中遇到的“卡脖子”問題,組合實施多種政策工具,支持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工業軟件、基礎軟件等重點產業鏈發展,支持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 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縱深推進、多點突破、成效顯著。基本完成了主要領域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適時調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逐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深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表示,財政體制的調整,在增強中央宏觀調控能力、調動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現行地方稅制度體系不夠完善、結構不盡合理、稅權配置不夠健全等問題日益突出。”王東偉說。

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對於完善上述稅收制度方面,王東偉表示將從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權、規范非稅收入管理三方面進行考慮。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行規模較大的幾個稅種中,消費稅全部歸屬中央,主要在生產和進口環節征收。王東偉表示,下一步,財政部考慮將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並穩步下劃地方,統籌考慮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稅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驟穩妥實施,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

“財政部將按照部署,著力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堅持不懈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務落實,更好調動兩個積極性。” 王建凡說。

(責編:王震、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