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推進核電產業安全綠色發展(專家解讀)

■ 受訪專家: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林伯強
2024年08月19日05: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目前正在海南昌江核電站建設中的“玲龍一號”是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是中核集團繼“華龍一號”后中國核電自主創新的又一重大成果,以小巧、靈活、安全、靠近用戶等優勢,被稱為核能領域的“移動充電寶”。每台“玲龍一號”機組每年發電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8萬噸,相當於植樹造林750萬棵。圖為“玲龍一號”反應堆核心模塊抵達海南昌江。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供圖(新華社發)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近日報道,在中國度假勝地海南島,在芒果園和菠蘿園的不遠處,“玲龍一號”的工作人員即將完成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小型核反應堆的建設。它是中國為擺脫對煤炭和進口燃料依賴而建設的核電系統的組成部分。中國發展核電的規模與速度十分亮眼。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快速部署越來越現代化的核電站,產生了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具備顯著優勢。

  

  《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4》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新開工核電機組5台,核電工程建設投資完成額949億元,創近5年最高水平。截至2023年底,在建核電機組26台,總裝機容量3030萬千瓦,均保持世界第一。

  核電是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穩定性和低碳排放等優勢的電能。加快發展核電,充分發揮核電在電力供應和能源轉型中的作用,對於調整能源結構、保証能源可靠供應、促進“雙碳”目標實現意義重大。

  近年來,中國核電產業保持穩健發展勢頭。一方面,中國核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華龍一號”首批項目機組陸續投運,標志著中國實現了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全面跨越。同時,高溫氣冷堆、小型堆等一批代表著當今先進水平的核電工程也取得重大進展。另一方面,中國核電產業鏈日漸完備,中國已經建立較為完整的原材料、主設備、輔助設備、儀控儀表產業鏈及其生產和供應能力,能夠滿足中國核電可持續發展需要。

  為支持核電產業的良性發展,近年來中國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明確核電產業發展目標及計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推動沿海核電項目建設,保持平穩建設節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電項目。開展核能綜合利用示范,積極推動高溫氣冷堆、快堆、模塊化小型堆、海上浮動堆等先進堆型示范工程,推動核能在清潔供暖、工業供熱、海水淡化等領域的綜合利用。到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在國家規劃的指引下,核電審批和建設預計將持續推進,未來新核准的機組將逐步建成投產,並有望為核電產業規模增長作出貢獻。

  目前,在全球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核電產業作為清潔能源的關鍵力量,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中國的核電發展在全球范圍內處於領先地位,在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

  從長遠來看,中國核電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需有效應對許多現實考驗。首先,安全問題是核電發展的核心制約因素,必須在擴大核電規模的同時,確保安全性。比如,政府及核電相關企業制定和實施嚴格的安全標准和程序,在核電站的設計、施工、運行、退役、核物料處理等環節實行嚴格的管理,以防止任何事故的發生,做到萬無一失。核電站也應當加強工作人員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和應對緊急情況能力。其次,核電站的選址至關重要,必須考慮地理、環境和社會因素,以降低潛在風險。中國目前的核電選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這其中既有歷史沿襲的原因,也存在安全因素的考量。最后,公眾對核電的認知和接受度是影響核電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開展核電科普活動,公開透明披露信息,保持與公眾的有效溝通,提高公眾對核電發展的理解和支持,是核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未來,中國核電產業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實現更加綠色、高效和多元化的發展,將為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助力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高喬、王葦杭採訪整理)

(責編:袁勃、趙欣悅)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