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賬本裡看發展
從一度“綠電”看經濟發展“密碼”
沿瀾滄江雲南段溯游而上,一座座水電站攔河而立,兩岸風機高聳,光伏板映日生輝,這裡是瀾滄江水風光多能互補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累計發電量超1.3萬億千瓦時。
翻過海拔4300米的黑土山埡口,來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拉加鎮,高原峽谷間的黃河干流在此“沉靜”,瑪爾擋水電站建設者正向2024年底全部機組投產發電沖刺……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1.34億千瓦,同比增長24%,佔全國新增電力裝機的88%﹔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5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2%,約佔全部發電量的35.1%。
一度“綠電”如何產生並消費?背后的經濟“密碼”是什麼?答案就在百姓“錢袋子”、產業競爭力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裡。
穩增收:“綠電”鼓起村民“錢袋子”
盛夏時節,走進河南省蘭考縣付樓村小學的教室,扑面而來的涼風讓人倍感舒爽。
“以前,每到夏天,我們每次開倆班的空調,學生們輪著用,一個月電費都要3000多元。”該校校長趙越勝告訴記者,如今,學校屋頂安裝了光伏板,自發自用,讓師生實現了“空調自由”。哪怕6間教室同時開著空調,電費基本上也忽略不計。
“安裝屋頂戶用光伏的每戶村民每年可享受1600元收入。”該村黨支部書記趙六紅說,村小學、村超市、村裡育苗基地每年也分別節省電費2萬元、1.2萬元和1萬元。
付樓村白鷺塘四周搭建了一圈光伏長廊。受訪者供圖
不僅如此,村裡白鷺塘四周,搭建一圈光伏長廊,發出的綠電驅動污水處理器,村裡的生活污水匯流成清澈的湖水﹔光儲充車棚配有5台充電樁,其中1台支持V2G技術,除給車充電外,在村裡用電高峰期,變身“充電寶”,為村裡供電……自蘭考縣被確定為全國首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以來,付樓村變化不少,成為遠近聞名的零碳村。
“我們在付樓村打造了全國首個集風、光、儲、充、放為一體的村級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項目。”國家電投中國電能蘭考項目負責人王震介紹,分布式戶用光伏已建成29戶、總裝機586千瓦,預計前20年每年能為群眾增加收入32260元,20年后所有電站收益將歸屬付樓村群眾,每年可增收20萬元以上。
如今的蘭考,“綠意”盎然。每一度“綠電”,都成為當地村民增收的“綠色”密碼。
助轉型:“綠電”提升產業競爭力
“當前,公司客戶對綠色用能的要求愈發嚴格,如果沒有綠電綠証消費的相關証明,我們需要付出更大代價才能拿到訂單。”華生電機(廣東)相關負責人說。
綠証是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的“電子身份証”,1個綠証單位對應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完善綠証制度相關政策的出台,綠証應用場景不斷擴展,綠証交易市場活躍度提升。
深圳大型綠電綠証撮合會現場。黃志偉 攝
在深圳,市發改委授權深圳市供電局成立深圳市綠電綠証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綠電綠証相關政策研究、咨詢。截至目前,深圳企業參與綠証交易的價格下降至10至20元/張,交易量持續上漲。
在貴州,當地電力交易中心按月披露綠色電力供需資源信息,實現供需信息透明和對稱,2024年參與綠電交易用戶達67家,規模進一步擴大。
“我們行業要求實現綠電使用率100%。今年公司採購綠電1.5億千瓦時。隨著生產規模擴大,未來對綠電需求將會更大。”中偉興陽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蓋純雷說。
昆明電力交易中心策劃部副經理丁文嬌表示,通過綠電交易,用戶不僅可以獲得清潔可靠的電能供應,還可以享有綠電帶來的環境權益和綠色屬性,爭取碳關稅減免的同時提升產品競爭力。
“我們將繼續引導大型國有企業、跨國企業、外向型企業通過購買和使用綠証實現綠色電力消費,為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國家能源局電力業務資質管理中心副主任陳靜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促發展:“綠電”推動向“新”而行
走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向陽而立,如同一片藍色“海洋”。它們與40公裡外的龍羊峽水電站,組成了裝機規模85萬千瓦的龍羊峽水光互補電站。
2020年7月,世界上首條主要輸送風電、光伏新能源的青豫特高壓工程帶電投運,來自青海的每一度“綠電”輸送至中原大地。如今,該工程已累計送電超500億千瓦時,外送范圍拓展至14個省份。
依托“綠電”優勢,當前,青海省正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崛起。西寧市南川工業園,不足6公裡的大街成為 “光伏一條街”。生產多晶硅的上游企業順著大街,便可把產品送到下游客戶,形成經濟發展“新勢力”。
南川工業園內的光伏企業生產的單晶硅棒。受訪者供圖
“青海‘綠電’具有經濟優勢,公司優先使用當地水電、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降低了用電成本,生產的系列高端碳纖維可以更好地滿足新能源領域對國產碳纖維的應用需求。”中國建材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總經理連峰說。
在江蘇如東,這個曾經以化工、食品、農業、紡織為主的縣城,在引入以風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企業群進駐后,形成集制造、施工、運維、檢測為一體的海上風電設備制造全產業鏈,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10年來,如東縣經濟總量翻了近3番,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當前,多地依托“綠電”優勢,推動經濟向“新”而行,提升高質量發展“含綠量”。
【系列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