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面提質 普惠金融用心惠民解難題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在四川省蓬溪縣常樂鎮,巫先生在家鄉新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力量。但今年春季,一場突如其來的急性白血病打破了平靜的生活。
面對治病帶來的經濟壓力,巫先生忽然想到曾購買過“防癌抗癌專屬保險卡”,但當時隻繳納了39元保費,因此他並未抱有太多希望。
但巫先生還是試著去申請保險理賠。最終在保險理賠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巫先生在6月28日獲得了124995元的賠償金。
據記者了解,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是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巫先生說的產品,突破了過去金融服務對特殊群體保障層級不足、保障范圍不全面、保障權益不充分等困難,助推保險保障服務更廣、更深、更專、更優。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普惠金融對農村地區、農業戶口、低社會資本、低人力資本、低物質資本、低家庭收入水平人群產生了更顯著的正向影響。
生活在廣州市的家庭主婦羅女士,對普惠金融的幫助也心有感慨。她和做環衛工人的丈夫育有一個智力殘疾的兒子和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生活簡單平靜。
但今年在一次免費“兩癌”(乳腺癌、宮頸癌)篩查活動中,羅女士被確診罹患乳腺癌。如果治病,需要將家裡全部積蓄拿出,她因此產生了放棄接受手術的想法。
在得知情況后,當地婦聯工作人員告知羅女士,她之前參加過第四期“廣州媽媽愛心計劃”,有1.2萬元的互助金。經過婦聯工作人員以及保險機構駐點服務專員的多次溝通勸解,羅女士終於鼓起勇氣接受手術治療。
“有了‘廣州媽媽愛心計劃’的雪中送炭,減輕了家裡的經濟負擔,讓我更有勇氣面對困難。”羅女士告訴記者,“廣州媽媽愛心計劃”是廣州市婦聯關愛婦女兒童家庭的公益項目,項目聯合保險機構,實現“零參與門檻”,共同為婦女兒童提供深層次的幫助與服務。
用心惠民背后,普惠金融供給正在形成全方位、多層次、成體系的格局模式。去年10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積極發展面向老年人、農民、新市民、低收入人口、殘疾人等群體的普惠型人身保險業務,擴大覆蓋面。完善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運行機制,提升服務能力﹔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鼓勵發展面向縣域居民的健康險業務,擴大縣域地區覆蓋范圍,拓展保障內容﹔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因地制宜發展面向農戶的意外險、定期壽險業務,提高農戶抵御風險能力。
“做好普惠金融的重要意義在於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特別是對於支持小微企業經營和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普惠金融的發展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從而實現更加全面和可持續的發展。”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金融機構還可以加強金融科技應用,提高服務效率和覆蓋范圍,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保障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機制。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方面,還可以鼓勵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普惠金融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推動金融服務與中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等的深度融合,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金融需求,進一步擦亮普惠金融的為民底色。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