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守水護水“朋友圈” 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走進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線水源公司”)大門,近一人多高的灰褐色巨石上,“丹心護碧水”5個大字分外醒目。
“水是丹江口的魂。”中線水源公司總經理李飛介紹,作為丹江口水庫運行管理單位,公司與地方政府、相關管理單位及社會各方力量,建立了多層次、全覆蓋的護水機制,特別是推動志願服務活動廣泛開展,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丹江口水庫。受訪者供圖
漁民變身清漂服務隊
清漂志願者服務活動。受訪者供圖
清晨五點半,黃金良帶著王照兵、李大榮兩位志願者,巡邏在從丹江口市同心橋水域到漢丹港沿河道的庫岸線,撿拾白色垃圾和枯枝落葉,清理河道漂浮物。
過去,黃金良靠著庫區水域網箱養殖和捕撈為生。2014年國家出台清理網箱、保護水域生態的政策后,黃金良帶頭清理了自家的網箱,還做其他網箱戶主的工作,協助將街道辦轄區近兩萬隻網箱全部清理上岸。
如今的黃金良,成為一位清漂志願者。每天帶領11名隊員巡查轄區內庫岸水域,年累計巡查裡程數達2000余公裡。
“你知道嗎?我的小外孫在作文裡會寫道:‘我姥爺是黨員,每次都帶頭下河清理漂浮物。’”黃金良樂呵呵地說,言語裡滿是自豪。
“丹江口市清漂志願者協會個人會員達1327人,以會駕船的漁民、水上運輸戶和庫邊熟悉水性的居民為主。”丹江口市“小水滴”清漂志願者協會會長張正有介紹,協會常年組織志願者打撈庫面漂浮物、清理水草和藻類、撿拾庫岸線和入庫支流垃圾、清除線下淹死林木、開展增殖放流等,保護了庫區生態環境,優化了庫區水質。
守水護水“朋友圈”不斷擴大
8月22日下午,丹江口水庫水面波光粼粼,藍天白雲下,能看到水鳥在水面上起舞嬉戲。
“目前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以上。”中線水源公司供水管理部青年職工彭曉然說。就在不久前,他們又一次採集到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對水質要求極高,側面反映了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向好。
工作人員進行水質監測。受訪者供圖
作為“斜杠青年”,彭曉然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青年志願者。入職以來,他多次參加魚類增殖放流和“守護水源地 青春在行動”等志願服務活動。
“公司成立志願者服務隊,科普節水護水知識、傳遞節水護水理念,”中線水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蒲雙說,服務隊以青年人為主體,經常性開展知識宣傳、巡視檢查、撿拾垃圾等活動,向社會公眾大力倡導節水護水的生動實踐,加強對水源地的保護。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竣工后,壩頂高程由162米加高至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至170米,增加庫容116億立方米……”說起水庫數據,青年志願者、中線水源公司工程部職工杜飛龍如數家珍。
多年來,中線水源公司聯合庫區沿線湖北省和河南省6個縣(市、區),打造“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通過信息共享、聯合巡查、違法整治等方面的協作,充分發揮協同共管作用守好一庫碧水。“從過去‘你是你,我是我’到如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守好丹江口一泓清水。”中線水源公司庫區管理部副主任陳澤濤說。
志願精神開花結果生機勃勃
無人機巡查庫區。受訪者供圖
位於丹江口大壩上游的蔡灣村,與大壩的直線距離不到5公裡。
2020年蔡灣村成立了志願服務隊伍,每周開展兩次集體守水護水活動,堅持每天值班巡河,到岸邊撿垃圾、樹枝,勸離垂釣、游泳人員。
“變化非常大,釣魚、游泳的人不見了,撿拾垃圾經常空手而歸,水也更清更綠了。”蔡灣村村支書朱孔兵高興地說,村志願者隊伍也由原來的幾名村干部發展到了80多人。
開展理論宣講、護水宣傳、清漂護岸、植樹護綠、巡河勸導、治污淨化等活動……“目前活動的形式多、內容多、人數多,”丹江口“小水滴”志願服務聯合會負責人黃祥偉一連用幾個“多”來形容全市守水護水志願服務現狀。
如今的丹江口市,組建小水滴志願服務聯合會,設立清漂、護岸、紅領巾、陽光、銀齡、巾幗、工人先鋒號、橄欖綠等“8”支志願服務協會﹔組建市直單位、社會團體志願服務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等450多支隊伍,有志願者8.9萬人﹔累計開展守水志願服務活動5萬余場次,累計時長260余萬小時,帶動了近20萬城鄉居民參與到守水護水節水行動。
“勇擔政治使命,扛牢政治責任,忠誠守水事業,當好護水衛士”,在蔡灣村村委會,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守井人”誓詞清晰可見。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水源置換和汛期洪水資源化利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助力沿線河流生態復蘇,原本干涸的河流迎來“生態蝶變”。河南、河北境內的白河、淇河、安陽河、滏陽河、七裡河、滹沱河等50多條河流水清岸美﹔天津市海河水位升高,河道水質明顯改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