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迎來最“火”暑期檔 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當前已經進入暑假最后一周,2024年暑期臨近尾聲。據多個平台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旅游市場跟今夏氣溫一樣,屢創新高。在去年暑期出行量較高的基礎上,機票酒店預訂量穩步上漲,特別是縣域酒店暑期預訂量環比增長113%。從旅客量來看,今年暑期堪稱史上最火的旅游假期。
從歐洲杯到奧運會,從演唱會到音樂節……這個暑假,跟著賽事、音樂節去旅行,成為許多人的旅行方式。比起打卡千篇一律的“網紅”景點,這屆旅行者更希望在目的地獲得獨特的文旅綜合體驗。
8月初,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音樂+旅游”“演出+旅游”“賽事+旅游”等融合業態發展。大數據顯示,一場獨特的活動對當地文旅消費的綜合拉動性可達到3-5倍。例如一場演出的票價是300多元,而消費者在當地及周邊住宿、餐飲、購物的綜合消費可能達到千元以上。
據去哪兒大數據顯示,演出賽事經濟給許多非旅游資源型城市帶來“逆襲”可能。例如,7月13-14日,草莓音樂節登陸石家庄,去哪兒平台上該周末石家庄酒店預訂量較上一個周末環比增長了31%﹔8月9日,陳奕迅寧波演唱會啟幕,去哪兒平台上該周末寧波酒店預訂量較上一個周末環比增長27%。
此外,這個暑期,也有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去博物館、美術館、電影院、戲劇場等文化場館和歷史文化街區,沉浸式體驗當地文化。數據顯示,暑期博物館搜索量較去年暑期增長了10%,美術館搜索量增長了30%。
“目前,旅游、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業態相互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給傳統旅游業者帶來了考驗,也帶來了更多機會。”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蔡木子分析認為,這屆旅行消費者選擇更加豐富、多元,更看重體驗,看重“質價比”,看重沉浸式融入當地生活和文化。
蔡木子表示,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分化越來越大,客觀來說給各地文旅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的主動作為空間。與其去猜測誰是下一個“網紅城市”,不如因地制宜,結合自己的地方優勢發展“旅游+”,將流量密碼掌握在自己手裡。
據業內專家分析,與去年“報復性”消費不同,今年暑假旅游消費回歸理性,消費選擇也更加多元,兩端分化的“K”型消費趨勢明顯——縣域旅游表現亮眼,酒店預訂量增幅跑贏大盤﹔出入境游恢復強勢,有更多三線以下城市居民走出國門。
大數據顯示,與許多一二線城市陷入暑期旅游紅海市場不同,縣城迎來了一個相對友好的暑假。7-8月,四五線及下轄縣酒店預訂量較暑期前環比增長了113%,同比去年增長了24%,漲幅跑贏一線城市。
有意思的是,這個暑假,大城小城居民似乎來了一場“雙向奔赴”,互換主場度假。大數據顯示,去縣城旅游的客人大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異地旅客佔比達近八成,外省旅客佔比達到一半以上,成都、北京、重慶、廣州、上海是最喜歡去縣城玩的TOP5客源地﹔其中,來自北上廣深客源地的旅客量較去年暑假增長了43%。
另一方面,暑假去一線城市旅游的游客中,來自三線以下城市和下轄縣的增幅最高,小機場出發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了七成,Top5目的地是:北京、成都、上海、廣州、重慶﹔三線以下城市小機場出發、到大城市游玩的旅客機票預訂同比增長14%。
蔡木子分析稱,隨著許多縣城在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特色體驗打造方面的進步,越來越多一二線城市消費者願意去探索曾經“養在深閨”中的縣城﹔而隨著“小鎮青年”們消費能力的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三線以下城市和鄉鎮居民到一線城市玩耍。大城小城居民的這種“雙向奔赴”,有利於平衡各地的文旅經濟發展﹔人群在旅游場景中的位置互換,也帶給當地旅游業者不同的發展機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