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邊到身邊 “北斗+”以“新”賦能產業加速升級
北斗智通卡,可實現遠程精准定位、通話及軌跡追蹤,既促進家校溝通,又助力學校規范管理﹔高精度地質災害監測系統,應用於地質災害等領域監測,提供災害預警預報﹔北斗賦能公車改革,針對各級政府深化公車制度改革、創新公車管理模式的改革需求,降低用車成本,讓用車合規、節約、便捷、透明……隨著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北斗+”織就高精定位的“天羅地網”,讓生活更“智慧”,產業更“高端”。
日前,自然資源部組織新聞媒體前往山東濰坊實地採訪,走進坊子區鳳凰地理信息小鎮,琳琅滿目的高科技產品讓人目不暇接。這座小鎮,不僅是產業園的載體,更是地理信息企業聚集的寶地。
“我們搶抓數字經濟歷史性機遇,以集群化、園區化、項目化思路,大力開展政企聯動精准招引。”濰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崔玉波介紹,小鎮就是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打造的重點項目,通過充分利用北斗技術的橫向滲透性和應用廣泛性,不斷拓展產業鏈,形成了優勢互補、協同共享、差異化發展、開放的北斗產業生態。
北斗產業是繼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之后又一發展迅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產業“+北斗”,通過利用北斗系統提供的精准時間和空間,大幅提升智能化和數字化水平,成為共享經濟和國家雙碳戰略實現的重要保障性技術之一。
山東北斗院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慶海說,“北斗的深度推廣關鍵在於開拓新的應用場景,北斗與5G相融合的通導一體化技術、與多傳感器融合的智能導航技術,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數字科技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強,縱向可發展航天航空、集成電路產業,橫向賦能新基建、智能制造、共享經濟和人工智能等產業,具備很強的產業帶動作用。”
基於“北斗+”的濰柴雷沃智能農機。人民網 歐陽易佳攝
眼下正值秋收季,配備了“北斗+”的智能農機讓機手“大顯身手”。
“過去,不管是進行收割還是播種作業,農機要‘走’直線,需要50米間隔的標杆引導,還對機手的熟練程度要求高。”濰柴雷沃拖拉機研究院智能駕駛首席工程師王輝說,“現在有了北斗衛星導航定位,隻需要打點就能直線導航作業,24小時搶抓農時,省心又省力。”
“北斗+”為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當前,濰柴雷沃以智能駕駛技術為核心,結合北斗衛星定位技術和遙感技術,研發出“農機+作物+土壤+環境”智慧農業管理平台,實現農機、作物、土壤和環境的集成應用,建設智慧農場近30家,配置全程化智能農機、全場景農業物聯網設備以及空天地一體化數據平台。
崔玉波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北斗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北斗技術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創新應用場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