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瘡痂病防控技術取得新進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迎霞)馬鈴薯瘡痂病是世界范圍內普遍發生的土傳病害,在干旱、土壤營養失衡條件下多發,尤其在以蛭石為基質的種薯生產溫網室、多年連作地,更容易呈現嚴重發生態勢。記者8月28日從寧夏農林科學院獲悉,該院篩選出誘導瘡痂病致病菌毒素產生的馬鈴薯根系分泌物及其代謝合成相關候選基因,開發出瘡痂病防治專用微生物菌劑,建立起病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實現原原種生產每畝減少損失3.6萬元,更換蛭石成本每畝降低1.3萬元。
瘡痂病馬鈴薯塊莖品質顯著降低,更換蛭石、帶病種薯揀選、病害防治也會增加企業成本,影響其經濟效益。帶病種薯區間調運會擴大病害傳播,種植后病原菌在土壤中積累,造成耕地污染。馬鈴薯瘡痂病已成為制約我國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但在生產中,由於缺乏抗病品種和防治藥劑,該病害防治困難。
2023年,由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持的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馬鈴薯瘡痂病發生機理及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通過與山東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東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及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合作,針對連作引起瘡痂病加重誘因不明、生產中缺乏抗性品種和專用藥劑、病害防治困難等問題展開了系統研究,以基礎研究指導產業應用。
“我們建立起馬鈴薯瘡痂病‘1+2+3+4’綜合防控技術體系。”該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聶峰杰介紹,項目組研發了一種防效達60%的生防菌劑,篩選出防效達50%的藥劑,在種薯生產企業核心示范500畝﹔建立了以脫毒種薯生產防治為源頭,切斷帶病種薯和土壤帶病2個來源,利用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3種防治方法,在脫毒種薯生產、帶病種薯種植、澱粉水還田復種馬鈴薯、澱粉水還田復種帶病種薯4種種植模式中防控病害的技術體系。
馬鈴薯是寧夏重要的糧經飼兼用型作物,自治區政府專門建立環六盤山脫毒種薯基地。“這一技術將減輕馬鈴薯種薯帶病擴大病害傳播和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積累的風險,不但能極大地提升種薯品質、降低人工成本、切實增加收益,而且具有耕地土壤保育的生態效益。”聶峰杰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