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當好科學傳播“第一發球員”

2024年09月15日08:40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當好科學傳播“第一發球員”

  前不久,“科學與中國——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一周年系列科普活動在京舉行。當天,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以及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分別為大家帶來精彩紛呈的科普報告。

  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20余年開展科普活動2000余場次,“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既是我國科普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又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科普事業作出表率。

  科普發展水平的高低不僅直接關乎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民族創新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普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但公民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偏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面向未來,以高質量科普助力科技創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凝聚起磅礡偉力,呼喚更多科技工作者參與其中。

  目前,我國有180多萬名科普專職、兼職人員。然而,與快速增長且日益多元化的科普需求相比,科普人才供給的規模與質量仍有較大缺口。廣大科技工作者長期奮戰在科學研究前沿一線,具備做科普的天然優勢。廣大科技工作者應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主動擔負起科學傳播“第一發球員”職責,聚焦青少年等重點人群,聚焦鄉村等薄弱環節,聚焦社會公眾關切的科學熱點,聚焦一些甚囂塵上的“偽科學”“反科學”,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傳播到廣闊的祖國大地上。

  科普不是“小兒科”,而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大學問”。當下,科普的內涵、形式、手段、需求等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對科普工作者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既需要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保証科普內容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掌握“翻譯”的技巧,平衡好科普內容的專業性與通俗性、知識性與趣味性。同時,還要主動適應信息傳播方式等方面的新變化,不斷加強新媒體傳播技巧、視頻制作等方面的學習,針對不同的科普對象積極開展更有成效的科學普及。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期待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並積極參與科普事業,發揮專長和優勢,努力創造出更多內容優質、群眾喜聞樂見的高質量科普作品。

(責編:郝帥、申佳平)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釋放更大潛能 服務貿易跑出“加速度”
  8月下旬,國產首款3A游戲《黑神話:悟空》全球同步上線,一經發售,相關詞條迅速登頂海內外多個社交媒體熱搜榜單,持續刷新在線玩家紀錄。 今年前7個月,我國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增長,外籍人員來華觀光達到572.2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403%,“china travel”風靡海外社交平台。…
好品中國丨大涼山長出了“紅寶石”
  中秋將至 西瓜、甜瓜等 消夏水果開始退場 蘋果、梨、大棗 獼猴桃、石榴等 秋季水果迎來了高光時刻 被當作吉祥果的石榴 以其光亮圓潤的果實 紅寶石般的果粒、甘甜的汁水 成為節日餐桌上的明星 黃正偉 攝 伴駝鈴而來的“珍樹奇果” 石榴,又稱安石榴 是千屈菜科石榴屬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原產巴爾干半島至伊朗 及其鄰近地區 全世界的溫帶和熱帶都有種植 我國栽培石榴的歷史 可上溯至漢代 晉張華《博物志》載 “漢張騫出使西域 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 故名安石榴” 石榴傳入我國之初 被視為 “天下之奇樹 九州之名果” 主要作觀賞之用 種植於皇家苑囿 到了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 成為人們園籬中的佳果 並由長安推廣到各地 如今 石榴栽培遍布大半個中國 主產區分布於 山東嶧城、陝西臨潼 河南滎陽、安徽懷遠 雲南蒙自、四川會理 新疆和田、喀什等地區 臨潼淨皮甜 嶧城大紅袍 葉城甜、皮亞曼 會理突尼斯軟籽石榴等 都是本產區的優良品種 目前 我國已自主選育石榴品種115個 其中審定軟籽石榴品種4個 獲得植物新品種權的 軟籽石榴品種6個 黃正偉 攝 長於橫斷山深處的“紅色瑪瑙” 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市 位於四川省最南端 西南橫斷山脈東北部 青藏高原東南邊緣 屬中亞熱帶西部半濕潤氣候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雨量集中、干濕季分明 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 是理想的石榴種植區 全國石榴第一大縣 作為我國石榴 上市最早的產區之一 每到成熟季 沉甸甸的石榴如同 碩大的紅瑪瑙綴在枝頭 會理的軟籽石榴 本源自突尼斯 1986年 為紀念兩國建交 突尼斯共和國給中國 送了6棵石榴苗 這6棵石榴苗最后 落戶鄭州果樹研究所 被命名為“突尼斯1號” 會理於2009年引入 突尼斯軟籽石榴品種 種植面積和產業規模 迅速擴大 目前全市種植的石榴 99%以上為軟籽石榴 口腔裡榨汁的“專屬快樂” 會理的軟籽石榴 果大皮薄、粒大籽軟、味甜汁多 一般單果重400-500克 特大果能達到1250克 輕輕一掰 就能看到排列緊密 晶瑩剔透的紅色果肉 拿在手上像是 一捧明艷的紅寶石 吃的時候能夠放心大嚼 實現“吃石榴不吐石榴籽” 輕咬一口 石榴汁在口中瞬間迸開 石榴美味 但採摘不易 每年採摘季 來自雲南、廣西 貴州、湖南等省份的 採摘工人可達2000多人 一天下來 工資能達到200元至300元 高峰期可達600元 李鵬 攝 2023年 會理市石榴種植面積40余萬畝 產量77.4萬噸 為果農帶來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