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航天方案”破解新疆高氯煤利用難題

2024年09月29日15:31 |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小字號

原標題:“航天方案”破解新疆高氯煤利用難題

新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獲得一項重要技術支撐: 9月27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和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航天工程公司)在烏魯木齊發布了高氯煤氣化新技術成果,與會專家認為,該技術創新性地解決了高氯煤氣化的設備腐蝕核心問題,開辟了高氯煤作為煤化工原料的新利用路徑,對於促進新疆煤炭資源安全高效就地轉化利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至關重要。

新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新疆煤預計儲量約2.19萬億噸,佔全國煤儲總量的40%以上,具有發展煤化工的獨特優勢。在我國五大油氣戰略基地規劃中,新疆准東和吐哈就位列其中。同時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集群是新疆規劃的九大產業集群之一,煤化工產業在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日趨凸顯。

“新疆地區的煤炭資源雖然儲量豐富,但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部分礦區的煤炭氯和鹼金屬含量較高,容易造成腐蝕和污堵,在新疆煤化工發展歷史上是吃過這個苦頭的,付出過巨大代價,所以在利用新疆煤時應根據具體煤種、煤質特性和生產工藝要求,採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實現高氯煤高效清潔、安全利用的技術突破十分重要。”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處長趙明說。

據航天工程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丁建平介紹,航天工程公司一直以來注重煤質特性研究,不斷拓寬煤種適應性,航天爐煙煤、褐煤和無煙煤氣化技術均實現了長周期穩定運行,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2014年起公司就開始新疆高氯煤氣化研究,通過多年的機理研究、實驗室測試、中試試驗和裝置試燒、工業應用研究等系統性措施,終於有效解決了高氯煤氣化技術難題。

“新疆煤的氯含量一般為500-8000ppm,解決高氯腐蝕是新疆實現高效氣化的最核心問題。通過反復探索,公司掌握了氣化工藝流程中氯離子平衡及遷移規律,鹼金屬遷移和積灰特性研究﹔掌握了高氯濃度下關鍵設備的腐蝕機理、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技術,形成了從設備制造到工藝參數優化的新疆高氯高鹼煤全套航天粉煤氣化解決方案。”航天工程公司熱工部副部長張文斌說。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表示,航天爐針對高氯煤的氣化採用了特殊結構和低溫灰黑水循環流程,還進行了不同工況的工業化實驗,從而保証裝置的本質安全。高氯煤氣化的安全轉化技術,可助力新疆煤化工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航天工程公司以吃透原料煤為抓手,不斷拓寬煤種適應性,走了一條有中國航天特色的獨立自主研發之路,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技術研發成果,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

“新疆高氯煤氣化技術的突破是在公司近20年的技術積澱和豐富實踐基礎上實現的。”航天工程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姜從斌表示,第一台航天爐打破了國外煤氣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粉煤氣化技術的空白。公司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持續引領行業進步,將單爐日處理能力從750噸提高到4000噸,將氣化壓力從常規的4.0兆帕突破到6.5兆帕,大型化、高壓化爐型已成為現代煤化工項目的首選。目前公司累計簽約煤化工項目71個,銷售航天爐167台套,其中最新技術4000噸級航天爐已簽約29台套,核心裝置A級運行時間489天,始終保持世界領先水平,是工信部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特別是高效半廢鍋航天爐取得突破,實現了蒸汽不衰減和不間斷運行超過380天的重大突破。

安徽昊源化工集團總經理助理張超介紹說,該公司已經採用了7台航天爐,其中最新的一台是2000噸級4.0兆帕半廢鍋航天爐,自2023年9月12日一次開車后,裝置已滿負荷、連續穩定運行超過380天,創造了半廢鍋粉煤氣化爐原始開車后安穩長滿優運行的最長世界紀錄。目前,該裝置仍在滿負荷連續穩定運行中。

“航天工程高氯煤技術成果有助於推動新疆粉煤氣化原料煤本地化,是新疆高氯煤安全高效轉化工程應用的一個新起點。目前在新疆地區規劃和建設的煤化工項目,逐漸呈現出規模化、集群化發展的態勢。航天粉煤加壓氣化技術可為新疆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等大型現代煤化工項目提供有力技術支撐。”趙明表示。

航天工程公司總經理孫慶君表示,航天工程公司新疆辦事處成立,標志著公司與新疆煤化工產業之間建立起了更深層次的聯接。公司將以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最完善的研發體系,最專業的服務團隊,深耕新疆市場,為新疆煤化工產業提供最優質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助力新疆打造成為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煤化工產業標杆。

(責編:董童、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