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江南布衣發布2024ESG報告:可持續原材料同比增長35%

2024年10月10日12:34 | 來源:中國網財經
小字號

原標題:江南布衣發布2024ESG報告:可持續原材料佔比22.4%,同比增長35%

今年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提出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概念20周年,可持續發展已逐漸成為全球共識和目標。在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背景下,ESG正在成為時尚行業的重要考量因素和核心驅動力。

近日,江南布衣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3306.HK)發布了《2024財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以下簡稱“ESG報告”),詳細披露在環境、社會及管治方面的理念、實踐及成效。在報告期內,通過選擇和使用多種可持續的再生材料,公司最大程度提高了面料利用率,減少了各類資源浪費,特別是,公司可持續原材料在採購總重量中佔比達22.4%,相比上一個財年(16.6%)同比增長了35%。

本財年,江南布衣啟動“牦牛絨產業振興”項目,攜手眾多合作伙伴推廣可持續面料的同時參與草原生態修復及動物福利保護﹔推出了可持續生活方式品牌“RE;RE;RE;LAB”,以創意設計賦予採樣面料新生命﹔並以品牌成立三十周年為重要契機,進一步打造“人人參與 人人創造”的ESG文化。

全球資本市場密切關注ESG評級對企業信用的影響。在2024財年,江南布衣在多個ESG評級中表現優異,包括晨星Sustainalytics的“Low Risk”評級、明晟MSCI ESG的“BBB”評級以及萬得Wind ESG的“A”評級。其中在晨星評級中,評分從去年的16.3分降到了14.8分,風險指數更低。

出色的ESG表現不僅提升了企業的信譽,還對其經營效率和效益產生了積極影響。據財報顯示,江南布衣2024財年總收入增長17.3%,達到52.4億元,毛利增長19.0%,達到34.7億元,毛利率從65.3%提升至66.3%,淨利潤增長36.5%,達到8.5億元。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江南布衣秉持ESG理念,通過實際行動和成果,為推動行業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一家設計師品牌時尚公司,‘打造江南布衣特色的可持續時尚’是我們堅定的目標。”江南布衣企業公關總經理鄭丹丹在2024財年的全年業績報告分享會上表示,公司將堅持在環境可持續、產品可持續、人才可持續和社區可持續等多個領域開展ESG實踐,不斷充盈江南布衣的生命力。

15.5噸再生材料使用 為地球減碳64.1噸

作為“碳排放大戶”,時尚行業的綠色發展一直備受關注。江南布衣通過選用可持續原材料和循環使用的方式,致力於減少對地球資源的依賴和消耗,從而更好保護生態環境,守護生物多樣性。

據《ESG報告》,截至2025財年末,江南布衣計劃將可持續原材料佔原材料採購總重量的比率提升至30%,而在2024財年,該比率已達到22.4%。鄭丹丹表示,在原材料採購總量不斷增長的前提下,這一成就的背后,是多個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過去的一年裡,江南布衣積極推廣使用再生滌綸、再生尼龍以及生物基滌綸(PTT)和聚乳酸(PLA)等可持續材料,以減少對傳統化石產品的依賴,並降低塑料廢物對環境和海洋的影響。2024財年,公司共使用了超過15.5噸的再生滌綸和再生尼龍材料,為地球減碳64.1噸。

同時,公司還注重選擇更多可持續的天然纖維,如有機棉、有機亞麻等,以及引入可持續人造纖維素材料,如Naia Renew、天絲 萊賽爾和銅氨絲等,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健康,進一步減少環境足跡。

江南布衣在資源循環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公司積極探索再生羊毛的使用,這是一種源自已使用羊毛制品的可持續面料。經過回收和加工后,這種面料被重新轉化為新的紡織品。在本年度,江南布衣推出了“零浪費再生羊毛大衣”單品,並通過全程GRS認証。該產品憑借其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創新面料開發與應用,榮獲“2023年度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綠色低碳產品”。

為了最大化提高面料使用率,江南布衣實施了零布料計劃,減少庫存面料的浪費。零布料計劃通過三個梯隊對庫存面料進行消化利用:500米以上的面料由主品牌進行大貨生產優先使用﹔500米到10米的面料通過可持續生活品牌“RE;RE;RE;LAB”進行消耗﹔10米以下的面料則通過芝麻實驗室進行創意再利用。在過去的一個財年裡,江南布衣本共計消耗18.9萬米庫存面料,而“RE;RE;RE;LAB”也使用了近2萬米的庫存面料。

本季秋冬,芝麻實驗室利用了羽絨服在研發過程當中測試充絨量的羽絨片。值得一提的是,本財年,江南布衣首次獲得了RDS責任羽絨標准、GRS全球回收標准、RCS回收聲明標准等多項認証,標志著其使用的羽絨以及再生材料符合產銷監管鏈的要求(Chain of Custody),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具有透明可信、可追溯的產品。

作為設計力與品牌力雙驅動的品牌,江南布衣以創意賦予庫存面料、輔料新生命。未來,公司在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繼續致力於推動產品的可持續性,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環保、高質量的選擇。

啟動牦牛絨產業振興項目 展現中國本土ESG實踐力量

“產業振興無疑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要務。”隨著中國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本土化進程的加速,鄉村振興已納入社會維度的關鍵評估指標。江南布衣,作為行業的一份子,積極履行責任,推動社區、產業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藏地牦牛絨,這一全球稀有且優質的纖維,因其卓越的服飾功能性和環保的採集方式,受到了江南布衣的特別關注。在2024財年,江南布衣聯合多方合作伙伴,共同啟動了“布盡其用-牦牛絨產業振興項目”。該項目致力於通過制定國際可持續動物福利標准、參與草原生態修復、創新牦牛絨面料研發等舉措,推動牦牛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力求將這一中國原產的珍稀天然纖維推向世界舞台。

在面料研發過程中,江南布衣察覺到原產地草原面臨的生態挑戰,並積極參與草原生態修復工作。2024年5月與合作伙伴共同種植了290畝草籽,為草原生態貢獻了一份力量。同時,公司還創新研發了牦牛絨混紡面料,既提升了審美和實用性,又推動了其在國際市場的應用。

江南布衣還積極關注未來教育,特別是鄉村兒童的美育需求。利用自身優勢,公司將庫存面料轉化為畫作材料,推出了“布”一樣的美育課項目。從四川廣元起步,該項目已擴展到杭州,與本地公益機構合作,將活動帶入社區、門店和美術館,並於今年10月再次回到四川廣元,將愛心傳遞給鄉村的孩子們。

作為江南布衣品牌基因的核心,藝術和設計也為品牌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與空間。如今,位於杭州余杭區青山村的融編織館正在展出“布盡其用”項目的創新面料。這裡已經成為眾多藝術家和設計師尋創意交流與創新孵化的社區。

據悉,江南布衣去年以“布盡其用”項目的名義,贊助了融在青山村的編織館,今年“布盡其用”小程序再升級,更全面地將研究資源與檔案館開放共享給行業端。

“布盡其用”項目是江南布衣與融設計圖書館為期五年的合作項目。該項目從“織物(布)”這一材質出發,對傳統面料及其創造語境、工藝細節進行系統化的記錄、梳理、研究和總結。截至2024年6月,項目研究小組已走訪了12個省市,延展結構材料並定制了290片結構樣片,考察梳理了34種傳統手工藝,走訪了21個傳承手藝人與當地社群,採集傳統材料和工具超120種,傳承和發揚了中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

對於江南布衣而言,“布盡其用”不僅僅是一個項目名稱,其包含並體現了需要一以貫之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它源於對傳統工藝的敬意和對創新的追求,同時也承載著激勵更多人加入傳承和創新行列的使命。

成長三十載 環保實踐共筑可持續未來

2024財年,恰逢江南布衣成立三十周年,公司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和慶典儀式,將ESG理念融入其中,倡導每位“江南人”以實際行動參與綠色低碳實踐。

在年會慶典期間,公司使用庫存材料制作園區美陳裝置,並號召員工結束后帶走隨身垃圾,保持現場衛生。年會伴手禮亦使用種子紙制作卡片,可持續種植和使用。這些舉措不僅展現了江南布衣對環保的承諾,也在公司內外傳播了綠色低碳的理念。

環保“毅行”團建活動採用可重復利用物料制作隊旗隊服,並統一配發垃圾袋,鼓勵員工自帶大容量水杯,確保徒步13公裡的過程中不留任何垃圾,進一步在公司內外傳播了綠色低碳的理念。

為全面提升員工環保意識,公司人力資源團隊將ESG理念融入企業運營、日常活動和員工生活中,為環境可持續夯實群眾基礎。過去一財年,江南布衣持續在其天目裡園區貫徹環保理念,節電、節水、節紙舉措得到了員工們的積極響應和有效實施。數據顯示,每工位全年用水量同比下降3.3%,用電量同比下降1.2%,環保成效顯著。

在門店環保實踐方面,江南布衣創新利用舊面料、老道具、工程垃圾等進行再改造,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環保裝飾和實用道具。同時,逐步在門店推廣節能燈具,預計每年可為每個門店節電2125.76千瓦時。將門店衣架替換為環保材質衣架,以100平方的門店為例,可減碳約63.44千克,實現了環保與商業美學的完美結合。

作為今年ESG領域的一個重磅舉措,中國証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ESG報告披露指引已正式實施,這標志著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進入新階段。

江南布衣較早對標國際可持續發展主流標准,並於2016年在港交所上市,是中國服裝行業上市公司中ESG實踐的先行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公司在推進ESG工作的過程中逐步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路,不斷提升其治理能力、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回報能力。

“本公司始終秉承’以人為本,以自然為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江南布衣的每一款產品不僅融合了藝術與美學,更深刻體現了對地球的關懷與責任。同時,我們不斷提升產品的研發能力,加強品質管理,優化客戶服務,展現對每一位消費者的尊重與關懷。這些努力構筑了江南布衣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也是我們對消費者的承諾。”江南布衣在報告中表示。

(責編:董童、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