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業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質效持續提升

2024年10月15日09:1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黃盛)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09.48萬億元,同比增長6.8%。狹義貨幣(M1)余額62.82萬億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貨幣(M0)余額12.1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8386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02萬億元,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5.66萬億元,前9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6.62萬億元。

業界人士表示,整體來看,9月金融總量指標保持平穩,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在內需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真正體現“支持性”成效,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貨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

業界人士認為,M2增速趨穩回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對市場信心恢復提供了明顯支持,尤其是理財資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撐了貨幣總量的增長。

“理財資金向存款回流,市場信心也有修復。”上述業界人士表示,一攬子增量政策措施發布后,市場對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工具反響熱烈,市場預期有所改善,証券客戶保証金計入M2中,也帶動了M2的回升。

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增速總體平穩

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增速總體保持平穩。市場專家分析,去年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方式主要是基於存貸款增速的推算法,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督導金融機構增加貸款投放,形成了貸款基數較高。隨著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方式優化調整,今年以來,這一現象已明顯減少。

也有業界人士反映,隨著去年9月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政策陸續落地,提前還貸現象減少,部分銀行也將前期發行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証券(RMBS)所涉貸款回表,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當時的貸款。

“剔除高基數因素后,增速總體是平穩的,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也更穩、更實。”上述人士說。

信貸結構不斷優化

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2.90萬億元,同比增長14.5%﹔9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88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3.5%。

業界人士表示,從信貸結構看,前三季度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信貸結構也相應增減調整。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傳統領域信貸需求整體收縮,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新動能加快形成,雖然短期內難以補足信貸增長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補上。

“隨著近期出台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未來金融資源將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會更亮、成色會更足。”上述業界人士說。

結構性政策的核心仍在於實體經濟。近年來,金融部門出台了各種結構性政策舉措,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服務。業界人士認為,結構性政策最終還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解決實體經濟運行中的關鍵堵點,一些政策工具還會通過扭轉特定市場的螺旋下行反饋,推動實體經濟循環暢通。

社會有效需求將逐步恢復

在信貸結構持續優化的同時,企業融資成本也在下降,經營信心出現恢復,投資活動也有改善。

業界人士表示,短期內有效融資需求不足、金融數據“擠水分”等客觀因素是重要方面﹔部分金融機構在資產質量管控承壓、擔心被問責等大背景下,將不出風險作為評價業績的主要標准,也帶來了基層信貸業務、授信審批等環節靈活度不足等情形。

據業界人士介紹,很多金融機構已經開始付諸行動,有的銀行在績效考核體系中提高重點領域信貸指標權重,以激發基層信貸人員內生動力﹔有的銀行舉行業務推進會,落實表彰獎勵﹔還有的銀行擴大了普惠業務盡職免責適用范圍,規范免責流程、提升免責效率。

從貨幣政策角度看,權威專家表示,從中國人民銀行今年以來的多次公開表態看,貨幣政策整個調控思路適應形勢變化而轉變。總的看,在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的大背景下,未來有效內需的挖掘,尤其是促進擴大消費需求方面,貨幣政策也會和其他宏觀政策共同努力,加力支持經濟實現供求的動態平衡。

也有業界人士認為,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持續落地,社會有效需求將逐步恢復,金融機構敢貸、願貸機制也會進一步健全,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仍有堅實基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質效將持續提升。

(責編:喬業瓊、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