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觀察:微短劇付費“套路”多 規范引導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豪門戀曲”“逆境重生”“潛能爆發”.......近年來,微短劇以其耗時短、節奏快、情節跌宕起伏等特點,吸引了大量觀眾。據《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經常觀看微短劇用戶佔比達39.9%,僅次於電視劇/網絡劇和電影/網絡電影,31.9%的用戶曾為微短劇內容付費。
然而,隨著市場的快速膨脹,微短劇行業也暴露出情節缺乏深度、內容偏向低俗、付費觀看背后隱藏著諸多“套路”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阻礙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也侵犯了消費者利益。
記者梳理發現,在人民網“人民投訴”平台有多起關於微短劇誘導扣費的投訴。有網友反映,家裡老人使用某微信小程序看短劇,多次被莫名扣費,本人毫不知情,多次協商一直未解決問題。還有網友投訴稱,老人在使用某軟件看微短劇時,頁面顯示“全集0.1元觀看”,老人付費成功后繼續看劇,被在未告知的情況下繼續扣費99.9元,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人民網“人民投訴”平台關於微短劇誘導扣費的投訴截圖。
據中消協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顯示:APP上充值后卻發現可觀看的微短劇數量過少﹔APP聲稱開通會員“可暢看平台所有短劇”,實際上需要跳轉至第三方平台,且可能額外付費的諸多案例中,消費者維權時常面臨“找不到人工客服”“平台規定虛擬商品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等困擾。
對於微短劇領域存在的亂象,中消協表示,在微短劇行業迅速發展的機遇期,有關部門加強行業監管、做好規范引導,平台壓實主體責任、尊重消費者的需求和感受,是保障消費者權益、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之舉。
那麼,消費者面對這類的消費“陷阱”該如何維權呢?
其實,微短劇的付費屬於預付費的一種,可以參考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中對預付費的專門規定。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所有的這樣預先繳費必須要簽合同,這個合同可以是紙面的合同,也可以是在互聯網上有網民協議的合同,合同必須明確約定什麼情況下可以退費、怎麼退費、相關的計算標准是什麼。一旦節目被暫停了、節目出現問題了或者是消費者覺得節目不好看想退費,這種情況要按照原來的合同來辦。
除了付費亂象,微短劇的內容違規問題也頻頻發生。一些微短劇以低俗、庸俗、擦邊的內容為“賣點”,吸引觀眾眼球﹔一些微短劇的劇情爛俗,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還有的微短劇,劇情虎頭蛇尾,制作水平也良莠不齊。
微短劇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今年6月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實施《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明確微短劇施行分類分層審核,未經審核且備案的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
“這些問題是發展中存在的短板,我們堅決反對、必須治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董昕表示,對於微短劇存在的粗制濫造和亂收費等問題,要完善規則、綜合施策。要持續推動品牌創建,用“微短劇+”賦能千行百業,跟著微短劇去旅行、跟著微短劇去游世界、跟著微短劇認識某個領域,都是推的重點。要積極鼓勵推動重點播出平台實施“反哺”措施,引導市場分配機制由流量推廣向內容創作傾斜,使微短劇更有生命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