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來賓齊聚“四葉草”,“朋友圈”持續擴大——
赴“進博之約” 促“和合共生”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場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無人機照片)。 |
在第七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海克斯康展台,三維快照監測系統通過光學跟蹤技術和雙目視覺傳感器對車身進行快速檢測。 |
第七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 |
第七屆進博會國家展中國館。 |
“進博之約”,友誼之約,合作之約,共贏之約。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企業展,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均超過上屆﹔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186家企業和機構連續七年參展……進博會“朋友圈”越來越大,吸引力不斷增強。記者走進多次參展的企業和機構,看看這些老友們帶來的新展品新技術,聽聽他們的新期待新願景。
深耕中國,筑投資信心
本報記者 齊志明 孫龍飛
在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10余款“大家伙”集中亮相佳能醫療展台,其中高端3.0T磁共振設備等4款大型醫療裝備是首次在中國市場發布展出。
“進博會既是中國與世界連接資源、共享發展機遇的重要平台,也是外資企業展示新產品新技術的重要舞台。我們將持續踐行對中國用戶的承諾,服務中國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佳能醫療中國總代表田口亙說。
展示400多項代表性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舉辦“投資中國”自貿試驗區專場推介等活動……本屆進博會上,“中國機遇”是許多外資企業口中的高頻詞,充分彰顯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吸引力和各方投資中國、深耕中國的堅定信心。
連續七年參加進博會,今年強生攜多款創新產品亮相。“進博會不僅是一個展示成果的絕佳平台,也是我們推動創新藥物加速惠及中國患者的重要窗口。”強生創新制藥中國區總裁黃琛表示,中國是世界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健康消費需求旺盛。未來公司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與各方合作伙伴攜手,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康寶萊今年也是第七次參加進博會,其中國區總經理蔡孟紅說:“如今,中國已是全球創新技術的重要策源地,我們在上海設立了全球首個產品創新中心,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以科學為依托的優質產品和服務。”
百事公司今年帶來了近40款明星產品組合。“具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安全穩定高效的供應鏈、豐富的消費場景,是我們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所在。”百事公司亞太區首席增長官謝長安說。
加強合作,謀發展繁榮
本報記者 王玉琳 江潤楠
在本屆進博會國家展中國館,“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模型、純電驅擬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天工”、國產大飛機模型“三劍客”閃耀亮相。該館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謀世界發展繁榮”為主題,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突出展現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闡述“中國好,世界會更好”的共贏意義。
參與進博,見証進博,受益於進博。2019年,Ion支氣管鏡機器人在進博會首次展出﹔2022年底,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評審,進入創新產品“綠色通道”﹔今年3月,通過審批獲准上市,9月實現首台商業裝機並順利完成首次商業應用……依托進博會平台,連續七年參展的復星醫藥的創新成果持續落地,不斷從“展品”變“商品”。
今年6月,西門子能源與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攜手為沙特阿拉伯建造兩座全球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高效燃氣電站。本屆進博會,西門子能源圍繞發電、輸電、工業去碳化等關鍵領域,集中展出一系列最新研發、行業領先的技術與產品。“當前,全球能源轉型需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西門子能源全球高級副總裁姚振國表示。
在消費品展區,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匯聚旗下雪花秀、蘭芝、悅詩風吟等品牌,共展出百余件展品、20余款首發首秀新品。“我們深刻體會到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的開放胸懷與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該集團中國總裁朴泰鎬表示,“進博會這一加強國際合作的平台,為廣大外資企業提供了寶貴機遇。”
產業升級,育新質生產力
本報記者 屈信明 季覺蘇
“新質生產力是綠色生產力。我們積極推進乳業綠色低碳發展,將新質生產力作為布局未來發展的重點賽道。”新西蘭紐仕蘭乳業亞太區首席執行官盛文灝說,中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增強自身經濟韌性與全球競爭力,也有助於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首次設立新材料專區,升級打造創新孵化專區,舉辦首發經濟和促進消費相關分論壇等活動……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本屆進博會推出一系列舉措,透露濃濃的“創新味兒”“國際范兒”,為各國企業加深交流合作、共促創新發展創造良好平台,激活更大發展潛能。
連續七年參加進博會的阿西布朗勃法瑞公司(ABB)本屆展示主題為“可持續發展的理想合作伙伴”,展示了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的60余款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聚焦產業升級與能源轉型,致力於全面提升工業、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賦能可持續發展。
首次設立的新材料專區讓不少企業看到發展機遇。“連續七年參加進博會,我們展示新產品、新技術,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今年入駐新材料專區,主要展示公司在貴金屬、半導體、醫療健康等領域應用的先進材料。”賀利氏(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艾周平說,“我們看好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機遇,明年計劃在中國成立氫能催化劑研發中心。”
進博會期間,近百檔集中簽約活動將於11月6日至8日在“四葉草”7.2號館輪番登場,百余家採購商將參與集中簽約,預計簽訂意向合作協議近600項。
連線全球,助普惠共贏
本報記者 王雲杉 白紫微
“去年首次參加進博會,我們打出了品牌,收獲了訂單,今年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繼續參會!”在消費品展區,來自馬裡的非洲希爾生物集團創始人麥斯攜旗下護膚品品牌“希爾可可”如約而至。以進博會為橋,一年多來“希爾可可”在中國市場持續拓展銷售渠道,入駐電商平台,取得了喜人的線上銷售成績,也促進了產品迭代升級。
從一顆生長在西非田野中的乳木果到一罐中國消費者手中的純果脂保濕霜,“希爾可可”與馬裡當地的合作社合作,採購由合作社生產的乳木果油,給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我們還在馬裡發起了公益項目,為當地貧困地區兒童捐贈書籍、向村庄捐贈供水設備。”非洲希爾生物集團市場負責人吳坤陽介紹。
本屆進博會以實際行動踐行普惠包容理念。“我們參展能享受到一定的折扣優惠,這對我們非洲企業幫助很大。在進博會效應的帶動下,贊比亞蜂蜜順利進入中國市場,接連簽下大單,市場知名度越來越高。”贊比亞睦朋得野生蜂蜜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同陽介紹,目前,公司正與多家經銷商進行洽談,期待進一步擴大市場。
不只是蜂蜜。“非洲有很多特色產品,我們希望借助進博會這個平台,幫助更多非洲特色產品進入中國以及全球市場,讓更多消費者用上品質優良的非洲特色產品。”張同陽表示,睦朋得將繼續和多家非洲企業一起,帶來更多的“非洲好物”。
擴大開放,享進博紅利
本報記者 羅珊珊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
“進博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是我們展示創新實力、開拓國際合作的平台。”拜耳集團處方藥事業部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周曉蘭介紹,拜耳對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的進博會持有高度評價和深厚感情。今年,拜耳將攜旗下三大事業部,匯聚前沿創新產品和服務,以實際行動彰顯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本屆進博會,包括拜耳集團在內的186家企業和機構連續七年參展,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
對於全球跨國公司而言,進博會已成為共享中國開放紅利的重要平台。前六屆進博會上,歐萊雅集團首發了10余個國際新品牌和數十個美妝“黑科技”產品。“很多新品在進博會的聚光燈下廣為人知,快速進入中國市場,為進一步研發迭代提供思路。”歐萊雅集團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說,歐萊雅從進博參展商變為合作商,再升級為投資商,“進博效應像滾雪球一樣推動我們發展。”
從出台外商投資法到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從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到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從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到同更多國家商簽高標准自由貿易協定……在前六屆進博會上,中國宣布的一系列開放舉措逐步成為現實,本屆進博會仍將致力於發揮傳遞開放強音、推出開放舉措的重要窗口作用,用實際行動和成果証明,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
人文交流,繪文明畫卷
本報記者 曹玲娟 趙 政
2009年,長篇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西藏那曲市格薩爾文化產業辦公室副主任次仁龍培介紹:“我們將在進博會這個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上,把《格薩爾王傳》介紹給更多人。”
去年進博會上,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將全民音樂創意文化項目——悠如音樂正式引進中國。本屆進博會,該公司帶來“悠如葫蘆絲”。這款類似葫蘆絲的全新樂器,能夠模擬多種樂器演奏,對著吹嘴輕哼即可吹出旋律,不會樂器的人也能輕鬆吹奏。“通過科技賦能音樂和文化交流,能夠讓音樂演奏和創作變得更加觸手可及,讓更多人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和感動。”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添田武人介紹。
豫園燈會是上海歷史悠久、久負盛名的傳統民俗活動。在本屆進博會上海館,傳統燈會通過數字化方式呈現,參觀者用手機掃碼登錄,即可體驗AR技術下的虛實相融場景,看到《山海經》中的“神獸”穿越時空而來。“進博會推動豫園燈會及其所蘊含的中國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舞台。”豫園股份副總裁胡俊杰表示。
連同“中華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步行街”“中國旅游”四大展示專區一起,本屆進博會將組織200余場精彩紛呈的中外文藝表演,全面展現各地人文經貿特色、城市特色、風土人情,集中展示海內外各種獨特的人文藝術風採。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5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