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准環對稱仿星器研究取得新突破

2024年11月15日16:00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在成都召開的中國首台准環對稱仿星器測試平台成果交流會上,與會嘉賓參觀准環對稱仿星器測試平台(11月13日攝)。新華社發(西南交通大學供圖)

新華社成都11月15日電(記者吳曉穎)由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准環對稱仿星器測試平台通過實驗,証實了准環向對稱磁場位形這一理論的可行性和先進性,為准環對稱仿星器后期高參數運行奠定基礎。

這是記者從13日在成都召開的中國首台准環對稱仿星器測試平台成果交流會上獲悉的。由西南交通大學牽頭實施的准環對稱仿星器項目是四川省“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現已進入建設階段。

仿星器是一種受控核聚變裝置。按設計,仿星器通過模仿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將等離子態的氫同位素氘和氚約束起來,並加熱至1億攝氏度左右發生核聚變,以獲得持續不斷的能量。目前國際上運行的具有代表性的仿星器是德國“螺旋石7-X”。

西南交通大學聚變科學研究所所長許宇鴻介紹,盡快實現聚變能發電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的共同目標。磁約束核聚變是當前人類開發可控核聚變能源的主要技術路線之一,托卡馬克和仿星器是國際上主流的兩種磁約束聚變裝置類型。與托卡馬克相比,仿星器雖然技術相對復雜,但具有無需電流驅動、穩態運行等優點,能避免等離子體電流導致的大破裂。

三維模塊化線圈是准環對稱仿星器的關鍵部件。許宇鴻介紹,傳統仿星器的約束性能低於托卡馬克,“准環對稱”是一種先進的仿星器磁場位形,兼具了托卡馬克高約束性能和仿星器穩態運行的優點,符合未來商用聚變堆的需求及發展方向。

“科研團隊通過5年研發設計制造出三維模塊化線圈,其精度小於1毫米,並獲得了超高精度的准環向對稱磁場位形,降低了新經典輸運損失,提高了等離子體約束性能,為穩態磁約束聚變裝置中磁場位形優化開辟了新途徑。”許宇鴻說。

國際能源署“仿星器-螺旋器”技術合作項目委員會主席羅伯特·沃爾夫教授在會上表示,准環對稱仿星器測試平台的啟動為科學界帶來新的先進位形仿星器,通過對仿星器磁場位形的優化,為未來磁約束聚變提供了新方法、新技術。

據悉,准環對稱仿星器項目預計2027年運行。

(責編:胡永秋、楊光宇)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