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高層次人才國情考察活動走進海南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祝華)11月9日至15日,中國科協2024年高層次人才國情考察活動走進海南省,開展調研考察及重點產業院士專家對接交流。
考察團由13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10名國家高層次專家組成,涉及化工、農業、能源、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活動期間,考察團一行來到海口、三亞、儋州等市縣,深入園區、高校、企業等考察調研,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在三亞市,院士專家一行參觀了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促進中心,了解崖州灣科技城在南繁種業、深海科技等領域的發展情況、建設成就和三亞打造海南自貿港科創高地的成效。考察團一行走進海南大學崖州灣科教園參觀調研南繁學院(三亞南繁研究院)和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現場了解“Hyper-seq測序應用”等科研項目研究、成果轉化及應用情況。
在儋州市,考察團一行先后參觀了洋浦展示館、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公司、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乙烯廠等地,全面、系統、立體地了解當前儋州洋浦自貿港“樣板間”建設、產業現狀、政策體系、配套優勢、營商環境和發展方向。
在海口舉行的座談會上,院士專家們積極建言獻策。考察團團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提出,近年來,外來有害生物傳入我國幾率不斷增加,對糧食安全及主要農作物生產安全構成威脅,海南正在加快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希望以此為契機,推進高等級生物安全設施建設,筑牢生物安全防線。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總設計師於登雲建議,海南可發揮和利用地域優勢和自貿港政策優勢,進一步吸引海外人才,加大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擴大我國航天領域“朋友圈”,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作出貢獻。
“從2023年調查數據看,海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指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針對公民素質提升,我建議做好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工程、科普技術建設工程、科普提升工程,以及科普國際交流五項工程。”科普中國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王玉平表示。
記者了解到,當前,海南正利用開放政策優勢,突出創新引領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突出世界影響力,密切國際科技合作,加速形成科技領域新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