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蠶絲業向新:這裡的蠶寶寶為啥不挑食

2024年11月26日09:04 |
小字號

薄如蟬翼,燦若煙霞,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單衣,向世人展示,2000多年前中國絲織品的精美絕倫。

養蠶、繅絲、紡織……植桑養蠶的傳統,以及與之緊密關聯的絲織產業,在湖南已承襲千年。

然而,囿於家蠶寡食性這一特征,傳統桑蠶產業,生產環節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極易受桑葉產能制約。

蠶寶寶在蠶框裡大快朵頤。

蠶寶寶在蠶框裡大快朵頤。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冬日走進位於湖南省瀏陽市的中繭新科桑蠶生物產業有限公司,在其工廠化的養蠶生產線上,每日有10噸至15噸蠶繭下線,卻幾乎找不到一片完整的桑葉。

近距離觀察,這裡的“蠶寶寶”居然不“挑食”——豆粕、玉米、桑葉等磨成粉末,輔以維生素等多種添加劑,制成營養豐富的“寶寶餐”,蠶寶寶們正大快朵頤。

從隻吃桑葉,到廣食加餐,秘訣何在?

“種業創新是關鍵!”中繭新科首席科學家崔為正告訴記者,近二十年,通過持續嘗試以桑葉之外的食料喂養,篩選生長發育好、性狀優異的個體留種繼代,創造性地培育出實用性好的廣食性蠶品種。

工廠化的飼料車間。

工廠化的飼料車間。

吃得更多樣,喂養更科學。

實驗室裡,首創的家蠶膨化顆粒飼料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配。“在蠶生長的不同齡期,根據其特點,配制不同配方的飼料喂養。”崔為正說。

吃上精心調配的“寶寶餐”,再住上恆溫恆濕的“空調房”,這裡的蠶,改變家蠶對季節的依賴,一個生長周期僅31天。分批次培育下,蠶寶寶全年每天都可繁育、生長、結繭。

採繭產線,工人正在挑選。

採繭產線,工人正在挑選。

農業向工業轉型,養蠶效率有大變化。

工廠車間裡,AGV小車穿梭不息,將蠶框一一運送至全自動產線上。一個生長周期,隻需投喂6次飼料,並且投喂、清理等環節,絕大部分工作都由機器自主完成。

“傳統生產模式下,桑蠶產業70%的成本是勞動力投入,現如今,隨著生產、管理的智能化,生產效率較傳統方式大幅提高。” 中繭新科董事長范茂林告訴記者。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 葉曉楠 申智林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