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專家解讀:促消費惠民生相結合 服務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2024年12月01日11:3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焦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服務消費,多次強調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內需,堅持促消費和惠民生相結合,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提質的重要抓手。

日前,多位專家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近一段時間,國家層面支持服務消費發展的政策密集出台,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實,我國服務消費潛力將持續釋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濤表示,服務消費是消費擴容升級的重點方向,也是民生福祉改善的重要支撐。隨著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的重點從商品向服務轉變,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劉濤介紹,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服務消費增長呈現出諸多共性,特別是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服務消費具有三個突出特點:

一是服務消費佔據居民消費的主導地位。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時,美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居民服務消費佔居民全部消費的比重平均約為50.7%﹔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時,這些國家居民服務消費佔比平均升至55.7%。

二是服務消費增長點更為豐富多元。以美國為例,在1978年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到1987年躍升至2萬美元這一時期,31個商品消費類別中,有9個年均增速超過居民全部消費增速,而22個服務消費類別中,有15個年均增速超過居民全部消費增速,特別是健康、休閑等服務消費增長迅猛。

三是多數服務消費受閑暇時間約束。教育、休閑、健康等服務消費的特點是生產與消費同步進行,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直接互動,消費者更看重這一過程帶來的體驗感和情緒價值。這使得這些服務消費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閑暇時間的增加。

劉濤表示,當前,擴大居民服務消費,對於促進消費擴容升級、增進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到需要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增長階段。擴大服務消費,能夠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另一方面,擴大服務消費,有利於提升消費層次,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我國首次專門就服務消費作出系統部署的政策文件,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11月,國務院公布《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將法定節假日由原來的11天增至13天,增加了居民閑暇時間,對釋放假日消費潛力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在部委層面,9月,商務部等部委聯合發文,擬允許北京等9地設立外商獨資醫院,這有利於引進全球高水平的醫療技術,滿足國內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10月,民政部、商務部等24個部門聯合發文,提出促進養老服務供需適配等5方面政策措施,有利於挖掘養老服務消費潛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11月,商務部會同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5個國際消費中心培育建設城市,舉辦中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精品消費月活動,涵蓋吃、穿、用、娛、住、行等各方面。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消費同比增長7.6%,快於居民人均消費增速2個百分點﹔居民服務消費佔居民全部消費的比重為47%,比去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今年前10個月,我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5%,增速高於商品零售額3.3個百分點。另外,今年前三季度,外國人入境2282.1萬人次,同比增長1倍,其中通過免簽入境1342.7萬人次,同比增長1.4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表示,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轉變,居民越來越注重休閑消費。今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同比增長16.3%,快於居民人均消費增速10.7個百分點。

攜程平台數據顯示,今年10月國內出游下單用戶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0.8%,預訂銷量同比增長11.7%,二者分別比9月增長34.7%、49.3%。同時,居民消費更加注重滿足心理和精神需求,觀演、騎行、露營、滑雪等悅己消費、沉浸體驗消費備受青睞。

陳麗芬認為,隨著數字技術不斷創新和推廣應用,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業態和新模式蓬勃發展,推動服務消費個性化、定制化、品質化發展。同時,商業、旅游、文化、體育、健康等服務行業內部融合創新,形成協同效應,為消費者提供了多元消費場景,增強了消費市場活力。

(責編:王仁宏、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