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4.9%——
全年外貿可望實現質升量穩目標(銳財經)
近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金鵝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在生產線上趕制外貿訂單產品。 |
海關總署12月1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下同)進出口總值39.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23.04萬億元,同比增長6.7%﹔進口16.75萬億元,同比增長2.4%。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隨著外貿領域存量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全年外貿可望平穩收官,實現質升量穩目標。
對主要貿易伙伴實現增長
日前,一批原產於阿富汗的進口生鮮鬆子,在蘭州中川機場國際航空口岸監管倉庫快速辦結通關手續,隨后運往長三角地區。蘭州海關所屬中川機場海關設立的“預約通關、隨到隨查、快速驗放”綠色通道,使得進口鬆子從卸機到提離僅需50分鐘。這是中國外貿蓬勃生機的一個縮影。
具體來看,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主要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般貿易、加工貿易等進出口增長。前11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5.5萬億元,同比增長3.7%,佔外貿總值的64.1%。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7.22萬億元,同比增長3.6%,佔18.1%。同時,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5.64萬億元,同比增長13%。
對東盟、歐盟、美國、韓國進出口增長。前11個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6.29萬億元,同比增長8.6%。歐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歐盟貿易總值為5.09萬億元,同比增長1.3%。美國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我國與美國貿易總值為4.44萬億元,同比增長4.2%。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8.74萬億元,同比增長6%。
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進出口增長。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21.99萬億元,同比增長8.7%,佔我國外貿總值的55.3%,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1%,佔我國外貿總值的29.3%。國有企業進出口6.04萬億元,同比下降0.7%。
機電產品佔出口比重近六成
在外貿運行總體平穩的同時,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具體看,機電產品佔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兩位數增長。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7萬億元,同比增長8.4%,佔我國出口總值的59.5%。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1.33萬億元,同比增長11.4%﹔集成電路1.03萬億元,同比增長20.3%﹔手機8744.5億元,同比下降0.9%﹔汽車7629.7億元,同比增長16.9%。
實踐中,相關部門的一系列支持舉措為機電產品擴大出口營造了條件。前不久,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的13件伺服高精密注塑機在佛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完成線上申報后,運至深圳口岸裝船出口至巴西。“我們主要出口冷室壓鑄機、伺服高精密注塑機、橡膠機等產品,通過廣州海關獲得AEO認証資質后,產品在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享受到了較低的查驗率和優先查驗等通關便利。這讓公司的通關成本降低了約2%。”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劉小蓉說。
“今年前11個月的貨物貿易進出口數據,無論是從貿易伙伴看還是從貿易品結構看,都有著不錯的表現。特別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汽車等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增長強勁,既體現出近期增量政策逐步產生效果,也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質量日益提高的趨勢。”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對本報記者說。
外貿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聚
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介紹,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2.13萬億元,同比增長5.3%﹔跨境電商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均創歷史新高。何亞東說,商務部將積極培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數字貿易領軍企業,以及外向度高、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中小型數字貿易企業。
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副司長林少濱說,當前,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已經成為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海關針對新業態新模式的新特點,“量體裁衣”打造海關監管服務模式。海關總署近日推出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企業通關便利的16條措施,繼續擴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網購保稅零售進口跨關區退貨試點范圍,全面推廣跨境電商稅款擔保電子化,進一步解決企業關注的跨關區退貨難題,幫助企業降低稅款擔保成本,激發跨境電商發展活力。
“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近期我國先后發布了《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的意見》等多項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這些政策中很大一部分著眼於發展外貿新業態、培育外貿新動能,對於接下來外貿的穩中提質具有積極意義。”萬喆說。
多位專家認為,隨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接續發力,促進外貿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聚的有利條件增多,外貿將持續為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