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遠水解近渴” 十年南水潤北國

歐陽易佳
2024年12月12日16:1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10年前,燒水壺底一層厚厚的水垢。為了喝好水,家裡不得不買礦泉水。現在水垢少了,拿手的排骨蓮藕湯也更鮮美了。”談到水質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北京市豐台區居民李先生深有感觸。

豐台區郭公庄水廠的技術人員解釋說:“南水北調水(以下簡稱‘南水’)進京后,居民普遍反映自來水變甜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十周年,記者從國新辦發布會獲悉,截至今天,工程已累計調水超過了767億立方米,惠及了沿線45座大中城市、1.85億人,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區特別是黃淮海地區水資源條件和承載能力,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支撐了北方地區超過16萬億元的GDP增長。

優化水資源配置 為國家戰略蓄力

南水北調工程是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2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介紹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有關情況。圖片來源:國新網

12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介紹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有關情況。圖片來源:國新網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無論是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表示,通水以來,工程運行安全平穩,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日益顯著。

王道席介紹,在優化水資源配置方面,通水以來,工程年調水量從20多億立方米持續攀升至10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已經成為北京、天津等北方許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線,北京城區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區和雄安新建城區供水全部是南水﹔東線工程在齊魯大地上形成了“T”字形的供水“大動脈”。隨著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供水進入常態化,天津、河北等地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從法律法規、調度體制、信息化支撐能力等方面開展了探索和實踐,為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水量調度以及未來國家水網調度積累了寶貴經驗。”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10年來,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短缺的難題得到破解,京津冀三地水系形成了互聯、互通、共濟的供水新格局。

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為美好生活添彩

2020年底,滄州市前八尺高村家家戶戶通上了南水,村民們的日子甜了起來。前八尺高村是河北黑龍港流域鄉村的一個縮影。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讓沿線人民群眾實現了從“有水吃”到“吃好水”的轉變。

“河北省黑龍港流域500多萬人告別了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喝高氟水、苦咸水的歷史。”王道席說,“北京市自來水的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升降到了現在的120毫克/升,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家家裡燒開水的水壺裡的水垢明顯少了。”

王道席介紹,在保障群眾飲水安全方面,通過實施一系列的綜合水質保護措施,工程水質長期持續穩定達標。地表水水質Ⅲ類及以上是滿足飲用水水源要求的,東線一期工程輸水干線水質穩定在地表水水質Ⅲ類﹔再看中線,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干線供水水質穩定在地表水水質Ⅱ類及以上。

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為美麗中國筑基

經過10年堅持不懈置換水源、回補地下水,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有效遏制了華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沿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鄉環境更加宜居宜業。

王道席介紹,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方面,通過水源置換、生態補水等綜合措施,工程有效保障了沿線河湖的生態用水,初步實現了地下水的採補平衡,利用汛前富余水量累計向北方50多條河流實施了生態補水,生態補水量累計超過了118億立方米。

“北京市的母親河永定河是1996年斷流,2021年8月份實現了865公裡河道首次全線通水,近三年我們持續保持永定河全年全線有水。”王道席說,東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沿線湖泊生態環境也是持續向好,南四湖躋身全國水質優良湖泊的行列,“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現在也是重返到南四湖定居了,這說明南四湖湖泊水質的改善。東線北延工程連續三年助力京杭大運河全線水流貫通,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了生機。

暢通南北經濟循環  為區域發展賦能

“早年,企業生產全靠抽取地下水。現在,南水是企業發展的命脈。”河北邯鄲市永洋特鋼動力廠廠長江彥軍介紹,企業升級污水回收處理系統,每噸南水至少循環利用三遍,再生水用於廠區環境衛生和景觀綠化,一噸南水的綜合利用成本比原來降低約一元錢。永年縣的地下水硬度高,對設備損傷較大,南水的鈣鎂離子含量低無需處理,大大提高了特鋼產品質量,助力永洋特鋼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輕軌、礦山專用型材生產基地。

10年前,在南水北調工程治污倒逼機制下,東線山東段高污染的草漿造紙企業減少了65%。如今,更加環保的新技術讓紙產量達到原來的3.5倍,利稅是原來的4倍。

按照2023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46.9立方米計算,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767億立方米,相當於有效支撐了北方地區超16萬億元GDP的持續增長。其中,累計向雄安新區供水超1.6億立方米,累計向京津冀地區供水427億立方米,為雄安新區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

10年來,通過“南水北調”和“北糧南運”,南北之間的水、糧得到了科學配置。東線一期工程顯著改善了京杭運河航運條件,山東濟寧段內河航運通江達海,大運河江蘇段貨運量明顯提升,京杭運河成為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王道席介紹,在暢通南北經濟循環方面,工程將南方地區的水資源優勢轉化為北方地區的發展優勢,北方重要經濟發展區、糧食主產區、能源基地生產的商品、糧食、能源等產品通過交通網、電網輸送到全國各地,促進了各類生產要素在我國南北方的優化配置。南水北調累計調水767億立方米,支撐了北方地區超過16萬億元的GDP增長。

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表示,下一步,將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機制,大力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建設,統籌推進國家、省市縣級水網融合發展,加快完善國家水網體系。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