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供應鏈問題制約全球航空業復蘇

梁 桐
2024年12月16日08:36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供應鏈問題制約全球航空業復蘇

  日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對2025年全球航空業發展前景作出樂觀預計,並指出盡管面對持續的成本和供應鏈挑戰,但航空業盈利能力仍略有提升,但在繁榮復蘇的同時,供應鏈相對脆弱以及綠色轉型緩慢的問題仍突出存在,對民航業的可持續發展將帶來挑戰。

  國際航協預計,2025年,國際航空客貨運輸將進一步增長,客運量預計將達到52億人次,首次突破50億人次,同比增長6.7%﹔貨運量預計將達到7250萬噸,同比增長5.8%。在運量拉動下,2025年航空業淨利潤預計將達到366億美元,淨利潤率為3.6%,比2024年略有改善。預計2024年淨利潤將達到315億美元,淨利潤率達到3.3%。同時,國際航協預計,2025年全球航空業營業利潤預計為675億美元,營業淨利潤率為6.7%,高於2024年的6.4%。行業總收入預計將達到1.00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4%。這意味著,航空連通性將為全球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最新的預測顯示,2025年航空公司的就業人數預計將增長到330萬人。

  國際航協理事長威利·沃爾什表示:“全球航空業的利潤來之不易,主要得益於低油價、超過83%的高載客率、嚴格的成本控制和脫碳投資,以及在疫情后通過管理恢復到更為正常的增長水平。”他強調,2025年全球航空業收入將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這具有重要意義。1萬億美元幾乎佔全球經濟的1%,使航空業成為一個戰略性行業。

  同時,國際航協預計,嚴峻的供應鏈問題將繼續對航空公司業績產生影響。這些問題不僅將導致成本上升,還限制了需求增長,這些問題將在2025年持續存在。國際航協在最新的航空業預期報告中指出,當前,全球機隊的平均機齡已升至14.8年,高於1990年至2024年間13.6年的平均機齡。飛機交付數量正在從2018年的1813架的峰值大幅下降,2024年的飛機交付量預計為1254架,比年初預期少30%。2025年,飛機交付量預計將增至1802架,但仍遠低於早先預計的2293架。目前,新飛機待交付積壓訂單(累計未完成訂單數)已達到17000架,創歷史新高。按照現有交付速度,需要14年才能完成。另外,因為各種原因“停航”的飛機數量約有5000架,佔在役機隊總數的14%。雖然近期情況有所改善,但“停航”比例仍較疫情前水平高出4個百分點,並且“停航”飛機中,約有700架需要進行發動機檢修,而航空發動機作為飛機最重要部件,受供應鏈影響尤其突出,因此這一檢修過程耗時較長,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到2025年。沃爾什表示,當前載客率已處於歷史高位,如果有更多的飛機投入運營,行業盈利能力也將進一步提高,但“停航”飛機過多這一局限損害了行業的整體收益。同時,航空公司老化機隊的維護成本更高,燃燒的燃料更多,需要更多的資本來維持飛行。

  此外,國際航協預計,2024年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量將達到100萬噸,盡管已是2023年產量(50萬噸)的2倍,但這一產量仍大幅低於此前預期,僅佔全球噴氣發動機燃料產量的0.3%。對此,沃爾什表示:“SAF產量仍在增長,但增速緩慢令人失望。”國際航協指出,為了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需要新建3000個至6500個可再生燃料工廠。這些工廠也可為其他行業生產可再生柴油和其他燃料。在最樂觀的情況下,30年時間建造新設施所需的年均資本支出約為1280億美元。同時,沃爾什表示,各國政府必須迅速推出具體的政策激勵措施,以加快可再生能源生產。國際航協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公眾對SAF的支持率很高。約86%的受訪旅客贊同政府應為航空公司提供生產激勵措施,使其能夠使用SAF。此外,86%的旅客贊同石油公司應優先向航空公司供應SAF。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