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這份方案促零售業創新提升,讓居民安心消費

2024年12月17日09:00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謝希瑤 韓佳諾)引導零售企業特色化發展,差異化定位,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商務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16日公開發布,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當日就方案進行解讀。

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這位負責人表示,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零售業創新提升和高質量發展,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健全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出台了此方案。

零售業事關國計民生。近年來,我國零售業規模穩中有增,2021年至2023年,三年商品零售額平均增長6.0%,2024年1至10月,我國商品零售額35.5萬億元,同比增長3.2%﹔消費拉動作用顯著,2023年我國商品零售額41.9萬億元,佔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9.0%﹔就業吸納功能凸顯,2023年,零售業吸納就業人數約6000萬人,佔全國就業人數的8%﹔業態模式創新活躍,倉儲會員店、品質化超市、社區便民商業中心等新業態穩步發展,電子商務、即時零售等新模式加速成長。

同時,我國零售業也存在業態發展不平衡、部分設施運營低效、經營承壓及優質供給不足等問題。當前,眾多零售企業正在積極創新轉型,行業處於變革關鍵期,亟待加強行業指導和政策支持。

這位負責人介紹,方案起草過程中,廣泛開展調研、座談,充分總結各類主體的有益探索,認真研判行業形勢,研究分析遇到的困難問題,在征求並吸納有關部門意見基礎上,提出促進零售業創新轉型和改造提升的政策措施,為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暢通經濟循環、大力提振消費提供重要支撐。

方案有哪些主要內容?

方案明確了“全面部署、試點探索”的思路,聚焦零售商業設施改造提升,並對試點探索作出具體安排,提出力爭到2029年,初步形成供給豐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務優質、智慧便捷、綠色低碳的現代零售體系的工作目標。

方案明確五個方面的主要任務:推動場景化改造,鼓勵融合性商業,創新時尚型商業,倡導策展型商業,培育主題式商業,完善社區型商業。推動品質化供給,以消費者為中心,誠信經營、品質當先、服務至上,優化商品和服務體驗,讓消費更放心。推動數字化賦能,推動實體零售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形成新質生產力,提升效率,讓消費更便捷。推動多元化創新,鼓勵業態融合,“大而強”“小而美”“專而精”與“一店多能”模式百花齊放。推動供應鏈提升,鼓勵強化協同,優化流通渠道,高效銜接供銷,促進降本增效。

方案細化工作路徑和保障政策:從加大金融支持、優化經營環境、搭建交流平台、夯實發展基礎等四個方面細化了保障措施,加強相關部門政策集成,形成工作合力﹔從摸底調查、編制方案、周密策劃、凝聚合力、“一店一策”改造等五個方面明晰了推進路徑,增強操作性﹔從申報流程、方案編制、項目清單、推廣案例經驗等方面劃定了試點路線圖。

這位負責人介紹,方案特點主要體現為“四個並重”。

一是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並重。方案鼓勵和支持國企、民營、外資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盤活商業設施,發揮運營主體作用,鼓勵運營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招商,鼓勵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對接改造項目。同時,方案強調要系統謀劃,編制方案、成立機制、政策保障、優化環境,做到統籌推進,強調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問需於企、問計於企,鼓勵社會中介組織和咨詢機構參與,推動實施項目更新改造。

二是硬設施與軟環境並重。方案圍繞存量商業設施改造提升,對商業風貌塑造、建筑結構加固、內部設計裝修、設施設備配置提出具體更新方向和“一店一策”原則要求,打造溫馨舒適的消費新場景。堅持分類施策,對百貨店、購物中心提出融合型商業、時尚型商業、策展型商業、主題型商業、社區型商業等轉型方向,提高運營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是好商品與優服務並重。方案倡導回歸商業本質,以消費者為中心,誠信經營、品質當先、服務至上,為顧客提供好商品、好服務。將優化品質供給作為主要任務之一,引導推廣國貨“潮品”、招引全球品牌、開展跨境直採等提供更多品類、更高品質的好商品,鼓勵提供去“皮”稱重、送裝一體、貼心售后等良好服務。引導零售企業特色化發展,差異化定位,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四是促消費與惠民生並重。方案鼓勵百貨、購物中心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服務,鼓勵超市、便利店發展“一店多能”,搭載便民服務項目﹔培育“小而美”“專而精”特色店鋪,推廣即時零售、配送到家,讓居民便利消費、安心消費。同時,鼓勵完善社區型商業,發展社區型購物中心、便民商業中心,豐富便利店、菜市場等基本保障業態,以及娛樂、健身等品質提升業態,加強適老化、適幼化改造,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舉辦便民生活節,更好發揮民生保障作用。

(責編:王震、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