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電力保駕護航 遼寧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夏曉倫)近日,由國網遼寧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和人民數據研究院聯合編制的《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背景下能源電力行業推動遼寧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策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
當前,東北全面振興面臨新的重大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東北振興的關鍵發力點。《報告》基於數據分析、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和專家座談等方法,對遼寧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發展現狀、潛力以及遼寧能源電力行業新質生產力對其重點產業的聯動效應進行了系統梳理和呈現。
培育新質生產力是東北振興的發力點
東北振興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把握這一歷史契機的發力點。《報告》認為,東北地區在探索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上,擁有戰略區位突出、自然資源豐饒、工業底蘊深厚、教育科研實力強等四大顯著優勢。作為新質生產力的破題點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東北維護“五大安全”,須有“新質”護航﹔二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需向“新質”要新﹔三是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落地,需要“新質”引領。
遼寧作為“共和國工業長子”,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這些要求遼寧充分利用自身獨特優勢,加速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與蛻變新生,著力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並以前瞻性眼光布局未來產業,構建協同共進的發展新生態。聚焦能源電力行業,自秀美豐饒的興安嶺延展至遼闊無垠的渤海灣,自風景旖旎的烏蘇裡江畔跨越至駿馬馳騁的科爾沁草原,風光火核儲多能互補的能源基地正逐步成型。新型電網架構與電力外送通道的建設步伐正在加速推進,清潔、可靠的電能正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綠色電力將支撐遼寧經濟發展“向好”與“新質”
《報告》顯示,從遼寧經濟發展的綜合態勢來看,當前經濟呈現回升向好趨勢,開放合作不斷深化與拓展。全省企業總量顯著上升,無論是存量還是新增量,均展現出較大的提升空間。在融資能力方面,雖呈現波動變化,但行業正逐步聚焦於“新”興領域,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報告》深入剖析了遼寧航空產業、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化工及鋼鐵等行業的現狀,通過數據分析,梳理呈現各行業的發展態勢。當前,遼寧實施“補鏈、延鏈、升鏈、建鏈”策略,聚焦四大萬億級產業及多個產業集群,構建多元化產業體系,強化沈陽、大連“雙核”引領,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同時,對比遼寧、安徽、湖北、河北、河南、山西六省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規劃與布局,遼寧應在科技創新、產業集群化、錯位發展及制造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地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能源電力是遼寧新質生產力培育的關鍵力量
遼寧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同時也是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大省,正面臨著綠色低碳轉型的重大挑戰。近年來,遼寧緊密圍繞“雙碳”目標,加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持能源供應與生產過程的雙重優化策略,綠色化發展步伐穩健且成果斐然。究其原因,除清潔能源對傳統火電的代替效應日益凸顯外,技術進步在節能減排方面的促進作用也愈發顯著。一方面,通過數據驅動碳減排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並推動減污降碳長效機制。另一方面,通過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創新應用儲能技術緩解了清潔能源的“波動性難題”,在新能源消納與調度優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此外,遼寧能源電力行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僅在傳統優勢產業綠色轉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還為新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報告顯示,近兩年,遼寧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用電增速較快,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遼寧電力)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上的優化提升正助力遼寧的經濟發展朝著更加高效、低碳的方向轉變,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提升。
“數智”電力勾勒遼寧全面振興新圖景
《報告》在建議部分提出,在探索遼寧能源電力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策略路徑中,兩大核心舉措尤為關鍵。首要之舉在於,依據遼寧能源領域的技術稟賦、發展現狀及應用需求,構建一套集基礎性、前瞻性與顛覆性技術於一體的新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其次,優化清潔能源產業布局,加速氫能產業的培育與發展,以促進清潔能源產業鏈的全面升級。同時,需匹配全社會電力需求與新能源發電供給,確保能源結構轉型的平穩過渡。
在清潔能源賦能其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國網遼寧電力將加速助力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與升級,催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創新發展。在全球數字化與綠色轉型的大潮中,遼寧正以電力領域為突破口,積極部署“數字遼電”戰略,並為“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的宏偉願景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強勁動力支撐。隨著遼寧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數智”電力發展給遼寧帶來新動能,勾勒出遼寧全面振興的新圖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