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出行效率 華為乾崑VPD泊車代駕商用試點於深圳機場發布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栗翹楚)2025年春運,深圳機場增添了便民“黑科技”。旅客駕駛具備自主泊車代駕功能的車輛,抵達設置在深圳機場P2停車場B1層的“自主泊車代駕上下客區”,通過手機操作車輛智駕APP,啟動“一鍵泊車”功能,選取停車位后,車輛就會以自動駕駛的方式駛入目標車位。
停車過程中,車輛可自主會車避讓、禮讓行人,並在目標車位被佔時自尋空車位,提高旅客在機場停車場內停車的效率。而當旅客結束旅途,回到深圳機場后,也能通過車輛智駕APP進行“一鍵召車”,隻要選取“自主泊車代駕上下客區”作為上車點,車輛就會自動駕駛至指定點位,接載旅客。
智能泊車作為近年來汽車技術創新的重要領域,正越來越得到行業的重視。
“此次在深圳機場的VPD(Valet Parking Driver)泊車代駕商用試點發布,是智能駕駛領域裡程碑的事件,也是我們邁向無人駕駛非常關鍵的一步。”近日,在深圳機場自主泊車代駕啟動測試發布儀式暨自主泊車規模化應用技術研討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隨著該功能的普及以及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不僅給用戶帶來便利,還可以提高場景內空間利用率。據悉,本次是華為乾崑智駕泊車代駕VPD(Valet Parking Driver)在全球首個機場的商用試點,旨在通過智能駕駛技術提升機場停車、找車效率,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智慧的出行體驗。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測試發布具有裡程碑意義,深圳率先落地首個自主式交通應用場景,有望成為首個車路雲商業化閉環場景,加速停車場智慧化升級。2024年,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萬大關,選擇在深圳機場試點應用,具有非常好的示范推廣作用,也希望能在今年春運中,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智慧的出行體驗。
靳玉志表示,從場地來說,VPD的底層技術使用場景具有普適性,既可以用於小區,也可以用於高鐵站,還可以用於商場、醫院等場所。未來,它也會覆蓋自動充電、自動洗車等場景。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快速迭代、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高階智駕開始走向大眾化。去年以來,多款中低價位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宣布搭載高階智駕系統。
隨著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迅速發展,可供消費者選擇的車型愈發豐富,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認知和接受度持續提高,消費者在購車時更看重智能化功能。相關機構發布的《2023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顯示,智能化體驗在購車決策中的影響權重上升到14%,成為繼汽車質量和性能之后的第三大決策因素,與汽車設計的權重持平,超越了品牌和價格。專家分析,當前中國消費者對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關注和需求,已提升到購車決策因素的第四位,僅次於外形、空間和動力。
2024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印發通知明確,將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2024年7月,試點城市名單出爐,北京、上海、重慶、鄂爾多斯等20個城市(聯合體)入選。
在場景應用方面,試點城市將促進多場景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結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等需求,因地制宜開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車、自動泊車、城市物流、自動配送等多場景的規模化應用試點,滿足公眾移動出行需求與不同商用場景的車輛作業需求,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和出行效率。
靳玉志表示:“從趨勢上看,一方面,最基礎的L2擴大用戶滲透,把原來非常基礎的東西替代掉﹔另一方面,是往更高階的L3(發展)。”
業內專家表示,未來高階智駕將向著技術更先進、產品更多樣的方向發展。技術層面,端到端與大模型技術為智能駕駛帶來顯著性能提升,營造出更加貼近人類駕駛的體驗﹔同時,車聯網的支持,將實現車輛與外部環境的實時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高智能駕駛的效率與安全性。產品層面,基於純視覺感知硬件架構的高階智駕產品將更豐富、更具成本優勢,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將逐漸向中低端車型普及,觸達更多消費群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